今天看了两本书,一本是高效清单工作法,一本是漫画中国历史。
很多时候,我们想积极努力,想提高效率,想达到目的,都会借用工具完成。工具思维深刻在我们的骨子里,甚至作为高等动物与低等动物的分水岭。可见工具对我们意义非常。
然而,我们在习惯使用工具时是否发生了喧宾夺主的事情呢?据说杰克伦敦拜访一位富人,爱上了富人家的女儿。因为看到富人家书特别多,所以,他自然人为为了追求女朋友,需要多读书。结果,他爱上了读书,女朋友没有追到,因为他渐渐发现,富人的女儿不怎么喜欢读书。
开始把读书当成“工具”,结果读书成了目的!
一、热衷于高效工作
上进的人大概总是寻找各种办法提高行动力,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工具,可以是番茄工作法,可以是清单革命,可以各种笔记……
我也曾经尝试过。过程大概是这样三步:
第一步:欣喜若狂的喜欢上。
看到优秀的人,使用了新鲜的高效的方法,立马喜不自胜,以为自己发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使用这个工具,自己就能学渣秒变学霸!
第二步:积极投入工具“使用说明书”的学习中。
那份投入和专注,让我怀疑如果拿到学习知识上,也许已经把该学的都搞定了。那是一种谜一样的信仰,满怀信心。按部就班的使用,遇到不明白的就琢磨,琢磨不清的回看“说明书”。
第三步:搁置一边。
实践中达不到期待的目标或者遇到了根本用不上的工具。不知道的是没研究透还是工具本身不实用。总之,放弃了。别人问你,你还不好意思说工具不好使,只能弱弱的讲,大概不适合自己吧!
所以,其实这种无意义的循环,很多时候是因为不懂工具的作用。使用清单是为了搞定事情吗?难道不使用清单工具搞不定,使用了就能搞定?肯定不是。
清单工具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专注于最高优先级的事情上,而不是把事情事无巨细的执行完,搞定目标。
而我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把时间花在了执行和使用工具本身,忘记了事情,忘记了工具的作用和意义。
二、工具的副作用
我们为了逮捕野兽发明了陷阱,没想到陷阱是一柄双刃剑。
朱元璋建立明朝,推倒三省六部等官僚体制,撤销宰相啥的辅助职位,建立了大权独揽的行中书省,进一步皇权集中。这个制度好呀,皇帝独断专权,大权独揽,结果明朝的皇帝一个个都短命,一人天天看公文,身体不累垮才怪!
朱棣也很厉害!朱棣上台夺权,太监告密给他很大帮助,于是建立了太监把持的特务机构。结果,他的后代累于太监权势太大,完成多少冤假错案不说,还差点把皇权丢掉。明英宗时期的太监王振,给皇帝出馊主意,结果搞出了土木堡之变。相当于亲手把皇帝送给了瓦剌!后来英宗归来,居然还惦念太监的好!也是没谁了。太监会讨皇帝喜欢,也把皇帝卖了还让皇帝念着好!
三、工具的意义。
使用工具的目的是为了高效的解决问题。然而,任何一套工具,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负面问题。
作为使用工具的人,时刻抱有工具意识,同时也要有掌控意识。不可过度研究工具,忘记使用工具的目的,也不可以执迷于工具,喧宾夺主!
让工具重回工具的初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