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你有没有感觉自己“笨笨”的,除了一张文凭,几乎没有任何拿的出手的特长?
如果你想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想掌握大量技能,具体应该怎么办呢?
又或者,你碰到了一个脾气暴躁,动辄火冒三丈的领导,你该如何应对?
诸如此类问题,非常普遍。每当这种时候,你是不是也特别期望有一个“高人”能给你指点迷津呢?但这样一个“高人”又上哪里去找呢?。
那么,如果正好有一个人,她一路走来,就是从迷茫无助的职场小白,到既受公司领导器重,又让公司同事也敬佩的高级主管的话,你一定也很好奇,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吧?
可能,我们和她无缘相识,更无从倾听她的教诲。但这也没关系,因为她已经将她的心路历程写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学习敏锐度》。我们不妨一起来读一读。
她说,对学习敏锐度的意识和刻意练习,将是我们通往未来的路径。让我们通过她的亲身经历,看看她是怎么意识到并刻意练习自己的学习敏锐度的。
一、初入职场,她也曾有过自卑和迷茫期
她叫瑞米,毕业于北京大学,是一个博士生。但她初入职场的时候,也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觉得自己除了有一张博士文凭外,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开会不敢发言,聚餐时喜欢坐在不起眼的角落里。
她用12个字来总结初入职场的自己:长板没有、短板致命、自卑脆弱;所以,她总觉得别人都比她优秀。
但是,一年半后,她便成功破局,给自己贴上了“学习能力强、基本功过硬、积极向上”的标签,成了一枚妥妥的职场小能手。她的逆袭也为她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她针对岗位要求,给自己绘制了符合当时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且紧急矩阵图。根据她绘制的那个矩阵图,她找到了两个比较重要且相对容易提升的能力。给自己设定了3个月的目标,开始制订提升计划并严格落地实施。
针对专业知识,她选择大量深度阅读相关专业的文献,背专业书,拜访客户。针对英语口语,她选择了报英语辅导班。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那样高强度的专注学习了两个月以后,她积累的专业知识,就已经为她在职场,初露头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她一边摸索,一边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可以循环反复使用的工作技能提升方法。通俗点来说,就是通过对岗位和自身能力的自我测评,客观认识自己,找到自己需要提升的那些方面,然后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学习,如此循环反复。
她还补充说,我们要注意发展自己的能力。能力的发展一般有三个阶段,也就是:学习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再将能力转化为才干。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就真正的将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了。
这项能力是一个人持续不断前进的秘密武器。为她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从医学部转到市场部,她再一次从头开始
在医学部工作了5年、换了3个岗位、升职2次之后,又有一个新的岗位摆在她面前,她知道那即是机会也是挑战。
她从自己熟知的医学部转到了市场部,工作内容完全不同。刚刚去市场部时,内外部的巨大挑战,让她情绪低落,后悔莫及。更麻烦的是,她遇到一个比较情绪化的领导,让她委屈到几乎每周大哭一次。
偶尔的情绪低落谁也难免,但重要的是,能不能重振旗鼓,快速走出困境。
作者在哭过以后,像初入职场一样,冷静的分析了眼前的形势,又一次找到了解决难题的方法。
说来还挺神奇,这次她用一张A4纸解决了她的难题。集体做法就是用A4纸在2分钟之内记录下关于领导情绪化相关的所有问题,并试图换位思考,找出最佳答案。
经过一番反思和思考,她的心情平静了许多。根据分析,她得到了可能有效的解决方案,给自己制订了行动计划。她思考的过程,在书中有详细的描述。
最终她得出结论:盲目加班、重复做事只是在自我感动,找到关键的方法,才是对自己、对公司最重要且最有利的事。
在职场上遇到这样情绪化的领导,你们是怎么做的呢?有很多人的想法,可能是委屈的只想辞职吧。
闺蜜小张单位的老板退休了,让他儿子顶了上来。小伙子心地善良,但年轻气盛,动不动火冒三丈。搞得她们公司的人都怨气冲天。个个都想辞职走人。
但后来,我给她推荐了这本书,她从书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她说,其实细细想一想,他也没有坏心眼,只是处理事情的方法,和他爸爸不太一样。他更讲求效率,希望员工做事效率更高,针对他下达的通知或任务,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只是因为他态度生硬,再加上新官上任,彼此需要一个磨合期。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彼此相处容易了许多。
她说,最近她们再也没人提过辞职的事。
其实,闺蜜这个案例,又牵扯到了职场的另一个敏锐度的修炼,接下来我们看看。
三、在职场生存,得有一点洞察力
在职场生存,为什么需要洞察力?我们先来看看洞察力是什么?
洞察力,是一个人情商和智商高低的综合表现。具有创造性洞察力的人,在职场上往往更容易成功。
那么,洞察力弱的人,是不是在职场就没有机会获得成功了?
当然不是。洞察力其实是可以训练的。训练洞察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先对信息进行收集,然后认真分析判断,进行决策练习。
比如,做会议笔记就是一种很好的练习。作者在参加任何一场会议时,都会主动成为做会议记录的人。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她养成了速记的习惯,锻炼了快速思考的能力,养成了集中注意力、筛选关键信息、为全局负责的能力和习惯。对于如何做出一份全面又好看的会议记录,作者也在书中给出了详细的说明。
2、多观察,勤思考,认真聆听会议上领导的发言。
有时候,公司的一些大型会议,尤其是年会,参会人员众多。领导们发言多,有的人严肃认真,有的人风趣幽默,但无论哪种形式,他们拿到大会上来说的内容,一定有他们的用意和价值。认真听一听,思考一下,看看人家的观点对不对,有没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想一想,大会传达了什么精神,针对那些会议精神,自己应该怎么做。诸如此类的思考, 也可能会给你带来清晰的努力方向。
3、遇到冲突问题,学会跳出圈外,试着做出第三选择。
作者所说的第三选择,来自于一本书《第3选择》。书中提出了一个名为“第3选择”的解决方法。那个作者认为,面对生活中的冲突和分歧,甚至任何事情都有第3选择,共赢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在共赢的前提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成年人的世界已经不是非黑即白的了。人和人的差别也不能只是简单的用好与坏来形容。在和别人相处时,我们可以尝试和自己的对手做朋友,用双赢的思维解决问题,努力找到第三种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其实,提高学习敏锐度是一套系统的有效方法!瑞米把学习敏锐度分成了七大部分:自我认知敏锐度、心智敏锐度、人际敏锐度、目标敏锐度、变革敏锐度、结果敏锐度和幸福敏锐度。
以上内容只是我对第一部分自我认知敏锐度,以及第三部分人际敏锐度的一些解读。学习敏锐度的七大部分,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它们相辅相成,层层递进。
这本书就像一个可以装在口袋里的职场指导手册。它会教给你初入职场,如何快速摆脱迷茫和无助。如何坦然接受复杂的局面?如何提高洞察力?
如何找到人生的价值和目标?如何当领导?
总之,它就像一个百宝箱,如果你恰好在职场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扰,可以去翻翻这本书,或许它会带给你出其不意的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