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收纳箱,找到一个黑色的手机包装盒,定神一看,里面是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各种书写工具。摆出来看看,收获满满。铅笔、自动铅笔、自动铅芯、橡皮、转笔刀、碳素笔、钢笔、中性笔、三种颜色油笔、大一发的文具盒、如意书签、毕加索墨水等等。
文具全景时间宝贵,我们似乎没有时间回头看看曾经的时间流过的痕迹。翻看自己珍藏的物件,也许是不错的办法。兄弟,别跑的太快,偶尔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路。
自动铅笔四支同款自动铅笔,已轻松跨越十七个年头(2002-2018),只是颜色和粗细不同而已。第一个是在辽中县城镇二中附近数学老师家开的文具店买下的,如果没记错应该是六元钱,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能是天文数字,因为一天的饭钱才五块钱。当我把它拿在手里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踏实感,沉甸甸的金属质感就是我的挚爱,没想到成为一种情结保留至今。第二个是在葫芦岛新蕾书店购得,刚到“繁华”的城市求学,让我大开眼界,万事从头来,幸好在城市一隅找到如此宁静之处安稳度过周末。求学年代逛逛书店绝对美滋滋,没想到也保持到现在,学生时代大脑空白一片,每次阅读都可以从文字中获得思想的力量,每一次兴奋都是思想的洗礼,每一次绝望都是完美的成长。第三个是在葫芦岛第二高级中学对面的文具店购得,我中午常去买面包的地方,偶尔也会翻看货架上的杂志,将剩下来的钱购买报纸,因为其信息量巨大且便宜。能看很长时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读书实在太少,当时记忆力超群,能够清晰分辨信息,浪费了大量的青春时光,算是一种遗憾。最后一支在日照北京路小学附近的文具店买的。没事闲溜达,上了出租车后让他给我放在相对中心的位置,然后我就开始徒步进行,不关心方向,没有目的地,只是走路。我有个习惯,逛街大概只有两个去处能够吸引我,且进去了必须花钱——书店和文具店。只要进去必须带东西出来,为了那份微微的满足感,也许那本书永远都不会翻开,那支笔永远都不会书写,但我依旧要据为己有。
钢笔图片里最老的那支黄铜色毕加索大概是大学三年级开始使用,质感沉重,笔尖圆润,当然异常尊贵。本来亮黑色漆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磨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泽,最终我也做了个顺水推舟,让其原形毕露,迟钝的土黄色看着也不错。右侧两支是凌美钢笔,为了得到它在网上至少观察一个月时间,挑选之后还是选择了德国品质。黑色的常用款,另外一支本来是给妻子买的,但一直没有购买笔囊,搁置很长时间。中间是三个英雄钢笔,年代久远,粗细不一,型号迥异,最便宜的4.5元,最贵的20元。英雄应该算作一个英雄般的国产品牌,曾经的经典款依旧畅销,只是关注的人偏少罢了,像我这样怀旧青年应该不多。
都见证了书写样式上的进步。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用钢笔书写,明显感受到文字变得越发的整洁清晰。回家的时候拿出曾经写下的日记本,大学毕业后的文字开始慢慢变好,逐渐清晰可读,且有一点自己的风格。很多事情在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甚至绝望,但坚持数月或更长时间,岁月必定会留下深刻的痕迹,甚至出现惊人之举。
铅笔铅笔,从2B到10B基本都有。主要是用来在书上做各种混乱标记,偶尔会认为铅笔的字迹更易于保存,但磨损实在过快。后来改成用中性笔写写画画,这些铅笔的应用也减少了许多。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常会在手边保有一支铅笔,随时准备划重点。我喜欢墨比较重的那种铅笔,后来逐渐开始使用绘画专用铅笔,铅芯柔软质感明显,字迹清晰脱俗,可以随意发挥,甚至可以将文字转换成一篇画作。后来发现,如果想练字,铅笔的手感比钢笔更优越。
时间都去哪了?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说过“人到中年会克制不住地怀旧”,难道三十岁的我已经达到中年?今天和妻子聊天,说起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细数数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犹如隔日。前些天与几个朋友吃饭,还在吹嘘大学甚至高中时期的辉煌历史,坐下来再细想想,那几乎是以十年为单位的记忆啊。
当然,怀旧并不代表我已老去,只是时间留下的痕迹,为了我们更坚强的走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