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看书,通过手写笔记理清书中的逻辑,并适当的写出简单感受(本来想用简单评论几个字,可是感觉自己的读书水平太差,谈不上评论,只能说是想法或者感受)结果发现那样读书阅读速度太慢,别人一天就能读完的内容,我需要好几天。不免心急。
2
这几天看书,看到好词好句好段,我长按复制然后粘贴到电子笔记里,省力不少。由于省了写的步骤,所以少了很多斟酌:不再考虑记要点,而是大篇幅的复制粘贴。就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穷人,看到什么都想收罗到自己手里,只怕失去了不再属于自己,心中还窃喜的默念着:都是我的了!都是我的了!
就这样用了电子笔记几天,开始打开后看着满满当当的笔记感觉收获满满。第二天,第三天继续着,一周后发现笔记记得真多,准备整理一下,写点读后感。看看这里写的,看看那里记的,茫无头绪,既看不出重点,也看不出一点主线。心里忽然烦躁起来,这样的电子笔记毫无意义啊。哀叹:脑子里一片凌乱,这样不如手写印象深。心中烦躁不已。
3
拿起本,拿起笔,看书。
一会脑中线条勾勒出来了,文章介绍了一篇好的故事的结构:一个中心人物,遇到难题,与之斗争,最后或克服或失败或者在某方面被改变。
故事的开头一般近景开头,然后拓宽。
故事的结尾要交代四件事:传达结束信号强化中心要点,引起读者共鸣,及时结束。
结尾的方法有常见的几种:一个生动场景,阐明主要观点或奇闻异事,一个生动细节暗示故事走向,令人信服的结论……
故事要注意有三个层次:叙事用来交代发生了什么事,人物对事件的感受,文章的节奏唤起故事的普遍意义_——爱的持久,智慧的盛放,孩子的成长,战争的残酷,偏见的歪曲……
4
印证
看过追风筝的人,感受故事的意义,正好体现了爱,智慧,成长,战争,偏见
傲慢与偏见故事的主题也不外如此
灿烂千阳,了不起的盖茨比,教父……故事承载人类的永恒主题,好像被该书都涵盖了
5总结
通过手写笔记,思路很快理清,并应用到读过的小说里,感受到了小说的主题,提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对这本书的认识不再混沌一片,这部书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案头书。
嗯,还是需要采用笨办法——手写记笔记,不能偷工减料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