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位新晋宝妈
甚至是经验十足的二胎妈妈
都逃不掉「育儿焦虑」的怪圈
不是担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就是已经在为孩子的“起跑线”费尽心思
不仅仅如此
每每向孩子询问简单的问题
孩子的每一个“不知道”
更是让妈妈们忍不住浮想联翩:
▼
“孩子是不是被欺负了?”
“他在学校是不是过得不好?”
“还是被小伙伴孤立了?”
“他不说出来心里憋坏了怎么办?”
……
面对孩子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的确会很让人焦虑
但是,孩子的每一个“不知道”
都是有原因的
孩子真不知道
孩子的一天是充满故事的,他们吃饭可能会吃到喜欢的食物,可能与小伙伴玩了很多游戏,可能在草地上花丛中发现了蝴蝶蚂蚁而欢喜跳跃……
而当孩子回到家,我们常常会问:
“今天和小朋友玩得怎么样?”
“学了了什么知识?”
“有没有被欺负呢?”
……
而如果不是特别有趣的事情,孩子常常只会回答“不知道”,因为一天中发现了很多事情,孩子已经都不记得了。
知道但不懂得说
对于绝大多数幼龄孩子来说,因为接触的很多新鲜东西、发生的很多新奇事情都不在孩子的表达范围内,很多时候自己明明知道但就是形容不出来,不懂得如何说。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限定式提问的方式,缩小孩子回答的范围,比如:
“你这里破皮了,是不是在哪里摔倒啦?”
“我猜你中午吃面和鸡蛋,对不对?”
“你心情好像不好,是不是遇到不开心的事情?”
……
孩子的语言潜能激发需要父母的引导,父母只有耐心地引导和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通过启发式的提问为孩子的回答提供相应的信息,认同孩子的情绪,孩子才能在成长中有所收获。
不想说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当孩子沉迷于自己手中的玩具时,无论我们说什么,他都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般,对我们提出的每个问题都置之不理,就算是回答了,也会以一句“不知道”来敷衍你。
一般这个时候,孩子的“不知道”,就是不想搭理你,只想玩玩具,这样的话,我们与其因为自己多余的好奇破坏孩子玩游戏的专注力,还不如再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孩子好好沟通。
不敢说
很多时候孩子不敢说,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做错事情害怕被父母批评,就像孩子不小心摔个跤,有些父母会骂一句:“走路都那么不小心?是不是没长眼睛”……
孩子已经想到如果告诉家长,家长肯定不会站在自己这一边,甚至还会被父母骂一顿,于是便以“不知道”来搪塞父母的询问。
犯错的孩子是最需要情感支持与寄托的,孩子不敢说是因为父母的做法磨灭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此,面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保持冷静、认真聆听,与孩子感同身受,让孩子觉得被理解、被接纳,这样孩子才更愿意表达自己,亲子沟通才能更加有效。
孩子每说一个“不知道”,我们就多一份焦虑,而焦虑这一无形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却不是隐形的,因为孩子有极强的敏锐度,过度的焦虑只会让孩子引起恐慌,影响孩子的成长。
该如何摒弃掉这一份焦虑的情绪呢?
找准时机再问
很多父母常常在见到孩子的那一刻便开始自己连珠带炮式的提问,这只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在身体和情绪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才会表达自己的内心。
因此,父母如果想知道孩子的一天都经历了什么,可以找个合适的时机,比如睡前的亲子时光,与孩子聊聊当天发生的事情,自然而然就了解到了孩子的经历。
通过游戏进行提问
孩子天生爱玩,想了解孩子所经历的事情,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
其中,对于幼龄孩子,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模拟情境游戏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可以让孩子假装成为老师、亲戚或者小伙伴,我们假装成孩子,在假装过程中,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有小朋友推我”等,看孩子如何模仿老师和同学的行为。
而孩子的情绪问题,则可以通过表情贴纸来了解,比如妈妈们可以准备一些不同表情的贴纸或图片,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小手指一指小伙伴、老师、亲戚们以及自己的表情,从而了解孩子一天的情绪。
此外,也可以和孩子玩猜猜的游戏。比如猜猜孩子中午吃什么,与小伙伴玩了什么游戏等,一般如果我们猜错了,孩子觉得不对便会马上纠正错误,告诉我们吃了什么玩了什么。
孩子每长大一分,我们就多一份担心与焦虑,但一味的焦虑,只会让我们越来越不安。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放宽心态,找准亲子沟通的时机和采用正确的提问方式,孩子的“不知道”会越来越少,亲子沟通也会更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