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数学老师教研,英语老师体检,今天上午,我忽然拥有了四节课。这可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第一节讲课,第二节讲练习题,第三节自己做习题。
第四节上课了,看着学生们一脸的疲惫,我故弄玄虚:这节课,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娃们瞬间沸腾了,欢呼声快把屋顶掀翻了。
我做了一个手势,他们安静下来,抱臂坐端,明亮的眼睛看向我。
我开始了讲述:
这是我今天早上无意中看到的一个故事。关于上山的故事。
有一个人要上山,他走啊走啊,忽然间遇见了一条毒蛇,他被毒蛇咬了一口--
这时,有女生“啊”了一声。
我顺势停下来:如果你是这个人,你会怎么办?
一个男生两眼放光:我要追上毒蛇,杀了他。
立马又学生反驳了: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如果只想着去报仇,估计还没找到毒蛇,就已经毒发身亡了。应该赶快挤出蛇毒才是。
这个观点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接下来发言的同学,围绕“如果有效控制蛇毒”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提醒不要用嘴吸毒,以免口中有创伤,使毒素扩散的;有建议在毒蛇出没的地方寻找草药的;还有让在伤口附近绑紧绳子的(通过他的解说,我感觉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点穴)……
再也没有人提去追毒蛇的事情。
看来,我的孩子们还是能分清楚轻重缓急的。
然后呢?处理完伤口之后呢?--我追问。
他们异口同声:要下山养伤。
我提示:可是,这个人,他原本是想干什么呢?
他们恍然大悟:还是要去上山的。
一位女生斩钉截铁地说:对,这个人原来的目的是上山,所以即使被蛇咬了,他还是要坚持上山的。只要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即使毒发身亡,也死而无憾了。
我笑了:不用那么悲壮的,小姑娘。如果他及时处理伤口了,那就不会有生命危险的。我很高兴,咱们班的大部分同学选的是处理伤口,而不是去找毒蛇复仇。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裴老师为什么要讲这么一个故事了?这和我们平时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他们静下来,开始思考。
问题稍微有点儿难,我正在想如何做下一步引导。
有学生已经举手了:我感觉毒蛇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背后说我们坏话的人。如果我们光想着如何去和他辩解,那就会浪费很多自己的时间。
(平时我经常会教他们如何处理好同学们之间的小纠纷,告诉他们不要为了别人的过错浪费自己的时间。有的孩子还是能听明白,然后进一步融会贯通的)
我开始总结:毒蛇不仅仅指一些人,也可能指一些事情。在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让我们不开心的人或事,如果我们一味地纠结于此,那将会打乱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所以,我们一定要记着自己最初的目的。
他们频频点头。
我继续发问:第三个问题--如果不管毒蛇,毒蛇再伤了别人,怎么办呢?
他们又愣了,开始新一轮思考。
有男生举手:可以在毒蛇出没的地方竖个牌子,提醒大家注意。
我点头肯定,继续寻觅答案。
一位女生怯怯地说:等我上山后,有可能会遇到很多人,我请他们和我一起来对付毒蛇。
知道借力,也不错。--我继续点头--看来,大家都没忘了自己的目标。虽然毒蛇有可能伤害别人,但我们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先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才能去管别人。我们能做的,只是提醒别人小心毒蛇。
后记:这个关于毒蛇的故事,是今天早上在一个老师的公众号上看到的,就顺手拿过来用了。目的是想提醒孩子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这节微班会,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情绪管理还是很不错的。为他们点赞。这应该和我平时经常给他们做这方面的引导有一定关系。二年级的时候,我就教他们“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告诫他们不要被猿叫惊扰了自己的行舟。看来,还是有效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