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文字
忽然想起了冯骥才的《珍珠鸟》,那个伏案写着文字,小鸟依人的场景就会脑补出画面。
很多时候,文字是有感染力的,它可能很容易就会让人有了认同或者憎恨。
而文字往往也会引起歧义。文字本身不带表情,也没有明确的语气。于是很多时候,可能会引起误解,甚至完全会错了意。有人就发明了表情符号,用于在网络发送信息时的补充。这个也仅仅是一定程度的弥补。
其实信息往往都是立体的,仅仅依靠文字有时并不能完全表达清楚。同样一句话,因为理解者对语气、语境和字面意思的解读,结果是不一样的。
可又有什么事是完全逻辑完备的呢?要是那样,也不至于有那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类的俗语了。
想起《珍珠鸟》实在是因为里面的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也许一切浮在文字表面的东西都无关紧要,只有这句话才深刻于心。
关于诺言
诺言是什么?
好像很难说得清。是一句话吗?一句保证的话吗?
有时看上去是这样。为了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惜耗费巨力,甚至一生,而且很显然,有时往往还会转化成一种悲壮。
有时却又不像。一句话说完,义正辞严,冠冕堂皇,信誓旦旦。转身就弃掷逦迤,仿佛都没有在空气中存活过。
这样看上去,诺言似乎不仅仅是一句话。
所以,关于诺言,不要去希求一句话。浮于语言的东西有时会很轻。不要轻易相信听觉,有时还需要眼睛,需要心。
关于关于
想事情的时候,思维会很活跃,总会由此及彼,再及彼,再及彼……发散的思维到最后漫山遍野,居然忘记最初想的是什么。
人经常会想到这个世界,想把这个世界的来龙去脉全都条分缕析,尽拢于心。可是这世界哪会如此明晰呢?
所以,还是难得糊涂吧。
不过,糊涂的时候要记得:开心。
网友评论
语言是矛盾的
人也是矛盾的。
书生就是书生,义正辞严👍👍👍💕💕💕💕💕
或者,看破不说破,在难得糊涂之中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