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条】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陈司败问:鲁昭公知礼吗?孔子说:他知礼。孔子走出去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说:我听说君子不因关系亲近而偏袒,难道君子也有偏袒吗?鲁君从吴国娶了位夫人,是鲁君的同姓,于是称她为吴孟子。鲁君若算得上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此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孔丘真幸运,如果有错误,別人一定会指出来让我知道。
(1)无论夫子怎么回答都是错。
陈司败知道鲁国国君做过不合礼法的事——才会问夫子这个问题。
(2)本节隐藏着三层意思:
第一个:臣为君隐的道理。
夫子若说国君不知礼——这本身就是不知礼——因为,父为子隐,臣为君隐,直在其中矣!
第二个:闻过则喜。
根本不解释——否则是二次出卖国君
第三个:勇于承担责任和错误。
这事是我错了,別问了——这事就结束了。
在国外別人指责你的元首,夫子要维护自己国君的形象——如果回到鲁国(自己的国家内)——可以说国君不知礼——但是在国外的时候需要为自己的国君扛住这件事——这是为人臣的本份。
【第三十二条】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他一起唱。
(1)这一段说明:夫子好学,平时生活很开心,很合群,夫子在的地方气氛很好
【第三十三条】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孔子说:就书本上的学问来说,大概我同别人差不多。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达到。
(1)夫子自谦——知易行难
【第三十四条】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是朝着圣与仁的方向去努力做而不厌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弟子学不到的。
(1)抑——只不过
为人不厌——代表智(智慧、好学)
诲人不倦——代表仁
智且仁——则为圣
(2)真正做到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
——因为你要做一个有恒者,需要知道学习本身的乐趣,需要找到学习的快乐,需要找到心流的状态。
——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
你的顿悟——有时候只是别人的常识
你的追求——有时侯只是别人的起点
(3)做我们能够做得到的
——只问耕耘,少问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