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

作者: 格致创 | 来源:发表于2015-10-29 10:28 被阅读129次

“如果他是日本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他可能轻而易举地成为伊藤、大久保、大隈,至少也是西乡。”

据说,胡适曾这样评论王韬。

我是在柯文的《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王韬与晚清革命》中读到这句的。这本书放在书架上多年,对我来说,它为我理解晚清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它不是李鸿章、康有为的晚清,而是一个生活于上海的租借与殖民城市香港的文人眼中的晚清,一个早已获得智识启蒙、却从未获得政治重要性的人物。我也记得,柯文的“口岸知识分子”与“沿海中国”的提法,很有启发性。

我曾特意去了豫园。假山、回廊、松竹梅、楹联,它是由一个各种象征构成的世界,一个再典型不过的传统中国的世界。它的历史足以追溯到晚明,而风格则来自苏州园林。在豫园外,是闹哄哄的庙会式生活。我吃了南翔馒头铺的汤包,逛了雷同的摊位,去城隍庙燃了一柱香……

photo by Rowan Heuvel

据说,150年前,王韬与他的朋友们常在此“醉后高歌碎唾壶”。他们都是一群科举不成的文人,为英国传教士、美国商人创建的学院与报馆工作……

他所在时刻的上海,既是这个城市崛起之时——太平天国之乱既把更多人口、财富推到这座城市;也是中国历史模式的转变之时——将外来势力局限于十三行的贸易的广州模式彻底破产了,一个外来者更全面的商业、军事、政治影响的上海模式开始了。

王韬是这各新模式的产物。不过,当他1897年去世时,终其一生,他生活在壮志未酬的苦涩中。他是同代人中思路最开阔的一位,创办了中国人自己编辑发行第一份报纸《循环日报》(1874年),当普法战争爆发后,他《普法战纪》则是中文世界第一本对这场重要的欧洲战争进行描述、分析的书籍。与魏源的《海国图志》一样,《普法战纪》没有在中国国内得到重视,却在日本激起了强烈回响。在他1879年应邀访问日本时,他被日本文人当作中国最杰出的人士来对待。他似乎在两个方面都符合日本人对“杰出”的定义——既浸淫在汉学传统中,又熟悉西洋事务。也很少有日本人,即使启蒙之父福泽谕吉,都未有他在欧洲的广泛游历经验。

但王韬从未在母国赢得类似的待遇。他纵情于酒精、美人、狂狷之举,似乎只有在其中才能获得暂时的麻痹。当他离世时,似乎很少有人注意他的存在。即使当北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这些新变革者——不管是康梁还是六君子——都很少注意到他的思想遗产。

而当新一代变革者自以为发现了崭新的观念时,其实不过是重复了上一代人的思想。溢满的重复与苦涩,似乎是阅读中国近代改革者们的最大感受。倘若思想总是无法转化为实践,思想就变得停滞、僵化。除去谭嗣同,中国近代改革者都没有吉田松阴式的壮烈。

于是,人们要么选择龚自珍式的愤世嫉俗,要么是王韬式的自我麻醉。他们都是面对一个逼仄的人生选择的无奈反抗。

我很是怀疑,我们这一代人是否真的能摆脱这样的循环。

(转自许知远《中国纪事》)

相关文章

  • 王韬

    “如果他是日本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他可能轻而易举地成为伊藤、大久保、大隈,至少也是西乡。” 据说,胡适曾这样评论王韬...

  • 王韬:值得写作者敬重的前辈

    甪直镇王韬故居,拜祭著名文学家,出版家王韬先生。 旅游,其实是一次丰腴自己精神世界的心灵之旅。 王韬的少年时期在甪...

  • 短诗-----王韬

    超越那一切 想直立 却给你装上尾巴 想呼吸 却糊上你的嘴巴 眺望天空 却游说你的脆弱 浪迹天涯 却坚称你从未长大 ...

  • 王博韬

    直男思维(语文) 数学课代表;数学课活跃 过年不能去太娘那里(每年的教训)

  • 枕边人、路边人和有趣人

    枕边人 是小新总,其实他姓王,名新韬,被我唤作小新、王小贱、新爷、小新总,但最日常的还是被唤“王新韬”。大...

  • 【新传名人堂】王韬,中国新闻记者之父!

    【新传名人堂】王韬,中国新闻记者之父! 原创:鹿仔MJC新传考研2017-06-20 【新传历史评价】 ★王韬是1...

  • 龙韬—王翼

    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神威。 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

  • 《六韬•龙韬》王翼篇大意

    从今天起,开始解读龙韬了。龙韬合计十三篇,同于《孙子兵法》的篇数。龙韬主要论述军队的统领和指挥问题。包括统帅部的安...

  • markdown初学

    文韬立 文韬立 文韬立 文韬立 文韬立文韬立 文韬立 文韬立 回去生气

  • 韬韬

    今天是七月十五吧,就是七月半,鬼乱窜。好事是不太可能有了,也正是我所说的那样,我的心情也是无比糟糕。男人嘛,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ff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