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记

作者: 百字予予 | 来源:发表于2024-06-11 18:48 被阅读0次

《新三国》由陈建斌 倪大红 于和伟等主演,高希希导演的历史传奇古装剧。

许攸,字子远,年轻时与袁绍、曹操交好,三人都对彼此非常熟悉。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重要,重要到可以扭转战局,许攸就是历史上关键事件的关键人物。

官渡之战时,许攸本是袁绍的谋士,由于袁绍轻敌,首战失败,但是袁绍兵多,是曹操的几倍之多,虽然袁绍的军士多数有勇无谋,但如果指挥得到,结果也会大有不同。

在《新三国》中,袁绍首战失败后,许攸获悉曹操营中无粮,便劝袁绍即刻对曹操出兵。

许攸说:“曹操兵少,而集中全力来抵抗我军,许都由剩下的人守卫,防备一定空虚,如果派一支队伍轻装前进,连夜奔袭,可以攻陷许都。占领许都后,就奉迎天子以讨伐曹操,必能捉住曹操。假如他未立刻溃散,也能使他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一定可将他击败。”

但是袁绍忌惮曹操的奸诈,担心情报是曹操的计谋,畏首畏尾,拒绝了许攸的建议。

许攸认为袁绍昏庸,而且性情不定,前有冒死进谏的谋士田丰被袁绍杀害,他担心自己早晚步其后尘。

于是连夜投奔了曹操,并向曹操泄露了袁绍乌巢屯粮的军机,作为其投诚的筹码,并建议曹操夜袭乌巢,抢其粮草,把多余的粮草大火焚烧。这使得袁绍失去最重要的军备,很快就大败。数十万大军最后剩余不过百骑骑兵。

让人唏嘘的是,许攸与曹操本是旧识玩伴,而且建立奇功,曹操见许攸投奔还光脚迎接,足见他本是欢迎许攸出谋划策的。

但最后却被曹操伺机杀害。

其原因有三:

其一,表面上许攸居功自傲,不顾曹操身份,多在言语上辱骂曹操,称其“曹阿蛮”,且轻视曹军将士,被许褚一怒之下杀死,曹操虽然言语上责备许褚,但内心却认可其行为。

其二,根本上许攸此人心性不纯,前嫉妒田丰,多进谗言。

其三,后袁绍虽然可恨,但为其主,卖主求荣,一击致命,背叛彻底。

三国时期,多有名士,可敬之人甚多。

例如吕布的谋士陈宫,此人本来是要追随曹操,但见曹操杀害高义之人吕伯奢,便认定曹操无情无义,离他而去。后辅佐吕布,随着吕布失败,陈宫也毅然赴死,不屈服于曹操。

还有刘备的第一位军师徐庶,不仅是军事奇才,且是有孝义的人,在辅佐刘备时破了曹仁,得了樊城之后,曹操设计逮其母亲,迫使他进入曹营,但他守其承诺,不向曹操建一言、献一策。

人心、人性之复杂,深不可测也。从许攸身上,得到的教训是,过去的早已成为过去,固守本真,立足当下才是正道。

相关文章

  • 官渡之战为何曹操能以少胜多,不仅仅是天意

    官渡之战,曹操为何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袁绍不听信许攸之言,还棍棒惩罚了许攸,逼走了许攸,又...

  • 许攸死的有点冤

    曹操听了许攸的建议,攻下了冀州城。进城当天,许攸就在城头高呼:“曹操,曹阿满,没有我许攸,尔等能进的了冀州城乎?”...

  • 从许攸投曹操看跳槽智慧

    许攸,字子远,本为袁绍谋士。官渡之战时,曹操军粮告竭,派遣使者赍书往许昌教荀彧作速措办粮草,使者被许攸所获。许攸得...

  • 第二十七章:火烧乌巢

    (一)许攸献策烧乌巢 许攸离京后快马加鞭的赶赴曹营。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令迎接许攸的将士们都系上了孝带,尤其是在...

  • 许攸之死

    “也罢,你们这些粗汉痴人,有本事就砍了我的头颅,到你家丞相那去请功。”话音刚落,许攸的头已被许仲康砍下。曹操一众坐...

  • 许攸之死

    许攸智谋赛孔明,袁绍庸人不识君。 曹操赤脚迎入帐,许褚怒杀狂妄人。 请在3月10号前,为我的征文《回家以后》点亮一...

  • ■三国演义人物志 • 许攸之死

    许攸之死 许攸这个人,有才略有智谋,但操守不怎么样。袁术认为“许子远凶淫之人...

  • 那个总是“多嘴”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那个总是“多嘴”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悠悠 1、 许攸和曹操是故交,当初,许攸投靠曹操时,曹操高接远迎,“跣足而出...

  • 若河谈“三国”——许攸一问丢性命

    原句摘抄: “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许攸 “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许攸 (《三国演义》第三十...

  • 三国演义

    沈威读书打卡第30天, 袁绍起七十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军中无粮,许攸向袁绍献计攻取许都,但袁绍认为许攸子侄作奸犯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许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hg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