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轻松的小书,描写津端夫妇退休后的日常生活,如一般家庭一样由每一天的琐碎组成,不过看不出是一位90岁,一位87岁的老年生活,相比起来,更加有活力。修一先生仍抱有帆船之旅的梦想,坐在船长室既有轻松的手绘日记时刻,也有漫游思维之旅之时。
从春夏秋冬四季的小菜园,看季节变换,日升日落,更多是透过那些精心准备的料理,写孜孜不倦,不紧不慢的生活智慧。
看到那些料理,忽而想到我婆婆,她是为精干豁达的女士,一刻都闲不住。家里菜园里那些蚕豆,青菜,经过她手都仿佛变魔法般,变身成美味的菜肴。老一辈人不像今日年轻人,看到美食都拍照,仿佛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我婆婆更加享受美食酝酿的过程,她带着我一起做芋头丸子,一起做啤酒鸭,通过代代相传,把手艺传递。
我们都未曾想象自己的老年生活,可是身边不乏各色老年晚景,不免感慨晚景凄凉。我的恩师今年已是72岁高龄,为人豁达,心胸广阔,成绩斐然。曾任政协委员,关注民生与社稷,一件件提案都牵动中南海,真正是在历史浪潮中留下过浓妆重彩的笔墨之人。可是,这两年刚刚退休,身体境况就大不如从前。人就怕心境急转,仿佛从心底放下了,身体也一下子松下来。反而师母每日忙碌,倡导土壤培育,自然有机,像极了英子女士,虽然依然能看到岁月的痕迹,但是心境甚好。
再看大院里的往来老人们,一日两位老人相对遥见,其中一位手脚已不利落,相见兴奋,像唱打油诗一样两位老者打起招呼来,过一天是一天,过两天赚一天。让人不仅唏嘘,老者的生活数着日子过的呐?!
幸而津端一家让我们清晰的体会到看见,感受,惊奇的过程,无论何时,怀有一颗惊奇之心,让我们在读书中也找到这份恬适和快乐。
同主题纪录片【人生果实】给予的信息就更加充分,不仅看到菜园四季变化,也交代了休一先生之前的工作和未完成的遗志。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为什么城市生活缺乏了意味?人类住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中,享受社会分工带来的便利,不过却切断了与自然的联系,更遗忘了那些赖以生存的手艺。所有答案,都在伟大的自然界中。
今年夏天我带孩子去草原,孩子自然而然的提出让我做个草篮子,可惜我的手艺已经模糊在童年的记忆里了。请孩子帮忙剥豆子,一起去种一块田,意义不在于吃到那些果实,更是建立孩子与自然的联系。哪一日扔在郊野中,不必慌张,一切皆是自然的馈赠。不过就连我这马背民族的儿女,也鲜有机会在旷野中露营了,明年夜宿夜宿长城或者穿越戈壁沙漠一定要带孩子去体验下。
相比这本小书,纪录片也更加沉重。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 肥土丰香果, 孜孜不倦 ,不紧不慢。关于书中读者不禁萌发出“然后呢?”这样的问题,在纪录片中找到了答案。修一先生在某天午睡中安详平静的离开了,纵然做过千万次假设,这几十年长长久久的陪伴依然让英子女士几乎挺不过来。这时间,院子里供鸟儿喝水的水缸裂开了,让英子女士哽咽,我也为之动容,好吧,就算是寿命近了吧!
之后,慢慢地,英子女士依然过着仿佛修一先生仍然健在的生活,分别精心准备双人份的早餐。以我们的眼光,也许会劝说,放下吧,过好自己的生活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慰。不过,我们没有活到那个年龄,也无法真正体味别人的心境,做出的劝慰也毫无分量,倾听是唯一我们能做的。幸而,为了修一先生的遗志,帮助精神科医院重建,英子女士仿佛又有了新的目标。本片独白配音希林女士对于本片的刻画也相得益彰,随后又一起与英子女士录制了奶奶们的居酒屋纪录片,生活本身就是疗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