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翻译了Dmitry A.Soshnikov的关于ECMAScript-262-3 JavaScript内部原理的文章,
从理论角度对JavaScript中部分特性的内部工作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邓爷爷说过:“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我打算通过从内部原理来解释一些经常在笔试或者面试中遇到的关于JavaScript语言层面的题目来进一步学习和掌握JavaScript内部工作原理。
那么,首先就是要去找那些题目,google了一圈终于找到了来自Dmitry Baranovskiy的非常著名的5个问题,
这5个问题,NCZ给出了非常清楚的解释。
不过,我还是想尝试下从low-level——JavaScript内部工作机制的角度去解释下这些问题。
好吧,我承认我废话很多,那就开始吧。
问题 #1
<pre><code>if (!("a" in window)) {
var a = 1;
}
alert(a);</code></pre>
- 正确答案: undefined
解释:
这个问题,初一看感觉答案很自然是1。因为从上到下执行下去,if语句中的条件应该为 true,因为"a"的确是没有定义啊。
随后,顺理成章地进入 var a = 1;,最后,alert出来就应该是1。
而事实上,从JavaScript内部工作原理去看,在变量对象中讲过,
JavaScript处理上下文分为两个阶段:
- 进入执行上下文
- 执行代码
可以理解为,第一个阶段是静态处理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动态处理阶段。
而在静态处理阶段,就会创建 变量对象(variable object),并且将变量申明作为属性进行填充。
到了执行阶段,才会根据执行情况,来对变量对象中属性(就是申明的变量)的值进行更新。
针对这个问题,其实际过程如下:
-
进入执行上下文: 创建VO,并填充变量申明 a,VO如下所示:
<pre><code>VO(global) = {
a: undefined
}</code></pre>
所以,这个时候,a其实已经存在了。 -
执行代码: 进入 if语句,发现条件判断 "a" in window 为true。于是就不会进入if代码块,直接执行alert语句,因此,最终为undefined。
问题 #2
<pre><code>var a = 1,
b = function a(x) {
x && a(--x);
};
alert(a);</code></pre>
- 正确答案: 1
解释:
这个问题,第一反应可能会是将 function a打印出来。因为明明就看到了function a了。看似,也顺其自然。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还是和此前一个问题一样。从两个阶段来分析:
-
进入执行上下文: 这个时候要注意了, b = function a(){},这里的 function a并非函数申明,因为整个这个句话属于赋值语句(assignment statement),所以,这里的 function a会被看作是函数表达式。
函数表达式是不会对VO造成影响的。所以,这个时候VO中其实只有 a和x(函数形参):
<pre><code>VO(global) = {
a: undefined,
b: undefined
}</code></pre> -
执行代码: 这个时候a的值修改为1:
<pre><code>VO(global) = {
x: undefined,
a: 1
}</code></pre>
所以,最后alert(a)的结果是1。
问题 #3
<pre><code>function a(x) {
return x * 2;
}
var a;
alert(a);</code></pre>
- 正确答案: 函数a
解释:
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是: undefined。理由可能是,明明看到了 var a定义在了function a的后面,感觉应该会覆盖之前a的申明。
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老套路,从两个阶段来分析:
-
进入执行上下文: 这里出现了名字一样的情况,一个是函数申明,一个是变量申明。那么,根据变量对象
介绍的,填充VO的顺序是: 函数的形参 -> 函数申明 -> 变量申明。
上述例子中,变量a在函数a后面,那么,变量a遇到函数a怎么办呢?还是根据 变量对象中介绍的,当变量申明遇到VO中已经有同名的时候,不会影响已经存在的属性。因此,VO如下所示:
<pre><code>VO(global) = {
a: 引用了函数申明“x”
}</code></pre> -
执行代码:啥也没变化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函数a。
问题 #4
<pre><code>function b(x, y, a) {
arguments[2] = 10;
alert(a);
}
b(1, 2, 3);</code></pre>
- 正确答案: 10
解释:
个人感觉这个问题其实不是很复杂。这里也不需要从两个阶段去分析了。根据 变量对象中介绍的,arguments对象的properties-indexes和实际传递的参数是共享的
也就是说,通过arguments[2]修改的参数,也会影响到a,所以,这里的值是10。但是,要注意的是和实际传递的值,所以,如果把上述问题改成如下形式:
<pre><code>function b(x, y, a) {
arguments[2] = 10;
alert(a);
}
b(1, 2);</code></pre>
结果就会是: undefined。因为,并没有传递a的值。
问题 #5
<pre><code>function a() {
alert(this);
}
a.call(null);</code></pre>
- 正确答案: 全局对象(window)
解释:
这个问题,可能会比较困惑。因为懂call的童鞋都会觉得,call的时候把null传递为了当前的上下文了。里面的this应该是null才对啊。
事实却是: 前面都没错,this会是null。但是,this中介绍过,null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最终会变成全局对象。
所以,这里结果就变成了全局对象。 这里还有ECMAScript-262-3标准文档中的一句话作为证据:
“If thisArg is null or undefined, the called function is passed the global object as the this value. Otherwise, the called function is passed ToObject(thisArg) as the this value.”
总结
上面这5个问题其实也只是牵涉到了JavaScript内部原理中的部分知识点,要想了解更多,还是建议读完JavaScript内部原理系列
以及去看Dmitry A.Soshnikov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