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明医公开课”微信公众号整理发布,中医老师可关注“明医公开课”微信号(mingyiopen)进行讨论学习。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导读:每当看到这样的医案,不得不感叹中医疗效的神奇,心里对中医也更加痴迷,但也不得不感叹中医太难学......
在这里说一下煤气中毒后遗症的辨证论治提要:脾胃气阴两虚,肝气急迫,心气不足证;治以扶脾气,醒胃气,升清气,降浊气,助消化,缓肝急,补心气;方用自拟扶脾醒胃助消汤合甘麦大枣汤。
这里我们在结合一个非常精彩的医案给大家叙说。
一个煤气中毒后,受病痛折磨15年之久的张女士,39岁,2008年6月28日就诊。
顽固性呕吐。1994年11月因坐月子时生气,1995年2月又因煤气中毒,当时发现时神志昏迷,经西医吸氧、输液等抢救治疗后方醒,醒后即开始呕吐,体重由原来的52、5kg下降当45kg,经多方治疗均无效果,频频恶呕,食入即吐,1998年到北京市某医院行胃动力测试提示:胃动力缓慢。经用西药多潘立酮、多酶片等,中药加味保和丸、养胃舒、温胃舒,均无效果。
近数月经柴瑞霭老师学术经验继承人诊治数次,曾因食已即吐,投小剂大黄甘草汤,亦因消瘦、脐上下按痞坚用枳术汤均无效果。特于今天邀患者来门诊请柴师指导治疗。
来诊时记录,病程整整十五年,症见身体消瘦,面色晦暗,疲乏无力,食已即吐,严重时饮水水入即吐,吐出多为食物或水,进什么吐什么,平素口黏,不饥,常在夜半才稍有食欲,便溏不畅,容易汗出,怕热怕冷,病程日久不愈,后又增烦躁,想哭。患者反复强调以口黏最为明显,舌正苔薄,脉沉细数,重取无力。
西医诊断:煤气中毒后遗症
中医诊断:顽固性呕吐
辨证:脾胃气阴两虚,脾不能升运,胃不能和降,且由于病程日久,情志不悦,致使肝气急迫,心气不足而挟脏躁
治法:扶脾气,醒胃气,升清气,降浊气,助消化,缓肝急,补心气
方药:柴浩然老先生自拟扶脾醒胃助消化加减合甘麦大枣汤
处方:炒山药24g,太子参9g,炒谷芽9g鸡内金6g(捣),荷叶蒂9g,生甘草9g小麦30g,大枣6枚(擘),藿石斛9g佩兰叶9g(后入)
遵照本方连服3剂,呕吐即止,纳食增多,后继用本方7剂后,呕吐未发,纳食再增,诸症消失,体力渐复。半年后随访,15年的痼疾治愈后,一切恢复如常。
按:患者病程15年,屡经大小中西医院治疗无效,可谓顽难。仔细分析,患者由产后致虚,生气致郁,后又由中煤气而秽浊之气复加,形成了消瘦、疲惫、不饥、便溏等脾气虚弱,气阴两虚之象;造成了口黏、呕恶、食已即吐、饮水即吐等胃不能消,脾不能运,清不能升,浊不能降的一系列征象;亦由于病初即有生气伤肝,病久又因病痛而情志不舒继增烦躁、想哭、易汗、面晦等肝气急迫,心气不足等表象。
然就其病的关键和画龙点睛的症状为:食饮即吐,口黏不饥,便溏不畅,说明湿浊阻隔,脾清不升,胃浊不降。食饮入胃即吐,非《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所述的胃热上冲,食已即吐;形体消瘦,精神疲惫,舌正苔薄,说明脾胃气阴虚惫,虚不受补,虚不受食,运消无力,亦非《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所述的脾虚胃痞,水气不化。因此,非大黄甘草汤证合枳术汤证,故以扶脾醒胃助消汤扶脾气,醒胃气,升清气,降浊气,以复运消功能及脾胃气阴,俾运消、升降、气阴得复。再以甘麦大枣汤缓肝气,益心气。合而使痼疾可愈。
本案病机是脾胃气阴两虚,脾气不能升清健运,胃气不能降浊消化。脾气虚惫,胃浊上逆与胃热上冲的大黄甘草汤证,水气致痞的枳术汤证明显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