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过一个提问是:“如何理解看多村上春树的书会让人变得孤独?”
一个人的回答是:“并不是看村上的书会让人变得孤独,而是孤独的人在村上的书中发现了自己的孤独。”这句话说的好精辟!
这本小说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多半就是三个年轻人之间的并不复杂的爱情纠葛。所以,在第一个次的阅读中,你可以先把爱情作为关键词。
小说的主人公渡边是1969年前后的大学生,专业是戏剧研究。渡边高中时代唯一的好朋友名叫木月,来不及过完青春期就莫名地自杀身亡,仿佛把自己祭奠给了青春。木月之死,对于渡边和他生前的女友直子都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两人不约而同地选择到没有熟人的大学开始新生活。一年后,渡边和直子在东京街头偶遇,这时的直子清瘦、娴静、腼腆,两人交往的方式很单调: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的地散步,一开始,前后相隔一米,后来并肩行走。
直子在20岁生日的晚上情绪激动地倾诉了几个小时,渡边不知道该怎样安慰痛哭的直子,只能用肌肤相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关爱。那之后,直子不知去向,几个月后才回信给渡边,说她住进了一家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感触良多,知道了直子更久远的秘密。两人无法用正常的方式做爱。直子说,和她交往会拖累渡边,但渡边决定要等待她好转,因为渡边相信还有未来;也因为,他彻底明白了一个事实:自己很爱直子,但直子仍然只爱木月。
这时候,渡边已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但绿子的出现让渡边十分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直到直子自杀后,渡边才彻底投奔绿子的怀抱。
直子
直子所在的疗养院位于深山中,像遗世独立的另一个世界,是社会的反面,没有时代感,也没有浮躁、功利的必要,只需要种蔬菜、看书、听音乐、编织,这样的描写显然出自渡边的主观视角,具有超现实意味。然而,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中,直子依然无法摆脱悲伤。渡边逐渐学会的遗忘的能力,直子不仅不具备,而且在主观上不断地抵抗。
这其实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态度,相形之下,被世人普遍接受,乃至认定是正常的反而是遗忘、麻木和适应。这是令人无奈而感伤的事实,也是渡边和直子永远不可能在一起的终极原因。将这两种人生、两个世界放在一起直观对照,是村上春树精心安排的结果。
渡边前后探访过直子两次,相关情节在小说中占据大量篇幅。在这两个晚上,渡边听直子和她的病友玲子追溯往事,看到了直子月光下的裸体,也经历了白天歌唱、登山、喂兔子等等没有时代特征的琐事;再回到东京后,渡边看着街巷里纷杂的人事、成人用品店、讲述自己如何泡妞的老板,便越发感受到强烈的对比:山中的生活与城中的生活,节制朴素与奢侈享乐,追问自我与放任自我。渡边想要帮助、拯救直子,但自己也时常迷失在现实世界里,最终发觉自己的乐观只是一厢情愿的憧憬罢了。
绿子
好像是要和之前的所有人物形成对比似的,一上来就明艳、活泼,话也很多。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和直子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觉:和绿子在一起,吃东西也会变得更有趣,散步也更有目标。她谈起开小书店的父母硬把她送进贵族学校念高中时,对资本社会的阶层差异、金钱观念的看法相当犀利,让我们一下子就看到:绿子和渡边在家境、观念上是很相近的,甚至她做的关西口味的菜肴也是渡边最习惯的。
而且,相比于直子和渡边,他们似乎更有健全的恋爱基础——所谓的健全,就是纯洁的两情相悦,空白的共同回忆,无需担负彼此沉重的过往,而且,绿子向往被爱,她认为以前得到的家庭中的爱“介于‘不充分’和‘完全不够’之间”,所以很渴望得到充分的爱。
然而,看似开朗的绿子也经历了母亲死亡、父亲重病的折磨,并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但她面对死亡的心态和渡边、直子有所不同。木月的自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身边最亲近的两个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渡边年纪轻轻就领悟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直子更是受到迎面打击,对爱和生命产生不能承受的抑郁病态。
在喝着啤酒、观看火灾的约会中,渡边和绿子的第一次接吻只是“悄无声息地对着嘴唇”,“温柔而安然的吻,不知其归宿的吻”,只是因为心情变得温柔、亲密,所以“无意中想以某种形式将其存留下来”。第二次大雨中的接吻更像是偶像剧里的场面,洋溢青春气息。
与其说渡边需要绿子的爱,倒不如说,他更需要那种和现实世界活力四射的纽带。
绿子的生机勃勃给渡边带去了真实生活的愉悦感、充实感,绿子仿佛有一种超越时代、超越苦难的本质性的活力——足以抵抗这个经济膨胀、人心空虚、理想颓废的年代,像一种强光在阴暗的空间里让人难以忽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