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是少数,庸人是大多数。
我们这些普通人基本不用考虑傲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傲的资本。
我们要警惕的是懒。
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的努力程度,远远不到拼天赋的程度。
昨日在青橙学院微信群听了【青橙学院】第二期大咖,编剧、自由撰稿人、猪游记创始人、民国史研究者——特立独行的猪先生的《民国大师是如何读书的》分享,也是深刻感悟到这一点。
老师分享了三位民国大师:胡适,钱钟书,鲁迅的读书方法。
胡适说读书要博,主张把书读精,拆书来读,方法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先输入后输出,用思考和写作化书本上的知识为自己的。
钱钟书的读书方法更是震撼,他在大学图书馆读书不是一本本读的,是一排一排扫,在书上做笔记,划重点,生前整理了几千万字的读书笔记。
鲁迅先生总结了读书十法:1泛览,2,硬看 3专精 4活读 5参读 6设问 7跳读,8背书,9剪报10重读。
几位大师的方法虽不尽相同,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便是博览群书,大量搜集素材,在自己的细分领域精读,用心思考,融汇贯通。
而这都是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上的。
这世上纯粹老天爷赏饭吃的天才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名家大家,取得非凡的成就,都是因为超于常人的勤奋和专注。
我们普通人做事情,败就败在了懒惰上。
这个懒惰不是说身体上,而是思维上的懒惰。
懒于思考,懒于改变。
尤其是出了校园,主动坚持学习的人更是越来越少,安于享乐,躺在以前的学历上,资历上吃老本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得过且过混日子,心安理得放飞自我,宝贵的时光就在一日一日的懈怠和庸碌中流逝掉了。
人生实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说做不成一件事情是因为没有天赋,那这算情有可原,而如果做不成一件事,纯属因为懒,那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人不自救,天难佑, 自助者天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