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想法
读书分享|《秋园》

读书分享|《秋园》

作者: 青柠读书纪 | 来源:发表于2023-04-13 11:41 被阅读0次

    这本书很薄,但是它承载的重量却很沉。这是一位八旬老人书写的自己母亲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家庭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像浮木一样艰难求生的艰苦历程。

    “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这是《秋园》一书中最后一句话,看到这里,我破防了,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了。

    这句话概括了文中的主人公秋园一生,尝尽辛酸,颠沛流离、艰难困苦。小说从秋园五岁时开始讲起,当时那个光着脚丫子踩水的小丫头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人生竟然会经历那么多艰难困苦,会过得如此曲折。

    秋园本是洛阳一家药店的闺中小姐,家庭殷实,生活无忧,有疼爱她的父母和兄长。然而,世事弄人,年幼时家庭出现了大的变故,两位嫂嫂丧生洛河,父亲在悲痛中因病去世,大哥也日渐消沉,从此整个家庭逐步走向了衰落。

    迫于生计,秋园不得不中断求学之路,在家做一些活计来补贴家用。当国民D官员杨仁受前来求亲时,她说只要能送她上学便答应这门亲事,强烈的求知欲让秋园在不知根底的情况下,嫁与了杨仁受。

    秋园不幸的一生,大概是从嫁给杨仁受开始的。杨仁受这个角色让我咬牙切齿,想恨又恨不起来,我只能说他是个好人,却不算是个好丈夫、好父亲。若不是他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秋园的日子或许不会如此艰辛。

    因孝顺,丢了官职。

    在国民D撤退去重庆的时候,杨仁受感念瞎眼父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不容易,决定中途下船回了湘阴老家,看望老父亲。后来两年后打算回去复职的时候,又遇到了老父亲病重,不得不留在老家,因此丢了官职。自此便留在了乡下,生活日渐贫困。

    乐善好施,掏空家底。

    当乡长的时候,他看不得大家的贫穷,不顾小家,为了接济乡人,把家底都掏空了,甚至变卖秋园的嫁妆。这是一个心怀苍生的人,但是这又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后面他的死是由于饥饿导致的。

    不顾他人感受,自作主张。

    杨仁受掏空家底接济穷人不跟秋园商量,变卖秋园的金银首饰也不跟秋园商量,甚至在那么艰难的日子,辞去教师的职位也都是自作主张,从未考虑过家庭的艰难。

    整体来说,他作为一家的顶梁柱,在这个家庭的参与度却并不高,家里的生存问题都需要秋园一个人撑着。

    偏执任性,爱面子。

    杨仁受是一个旧时代的文人,死要面子,当土改后分房子的时候,他不好意思住熟人的房子,执意拒绝大队里的分配,非要去几公里远的地方居住,遇到满家一家恶人,生活上受尽欺负。

    没有追求,认不清自我。

    杨仁受看到分田也分房了,他便没有了生活的追求,想着要躺平了。他辞职了教师,要当一个农民,然而自己却根本没法干农活,自己患有疝气,下不了地,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于是地只好包给满老倌家耕种,一年到头都不够给别人的劳务费。

    这么一个看起来斯斯文文、脾气温顺、不家暴的人却一直拖累着秋园,直到他因饥饿去世。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要爱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杨仁受这个人看起来心怀悲悯,普爱大众,却连自己的妻儿都不顾。

    在丈夫去世后的日子里,秋园的生活依旧艰苦。经人介绍,她嫁给了湖北的一位王姓书记,王书记像她生命里的一道光,给了她一丝生机,让她安稳度过了一些时日,后又经历了丧子之痛,好在她都熬过来了。

    书中还有一些人的善举让我印象深刻。

    梁老先生同情两户人家的际遇,把故人的女儿娶进门做儿媳;

    在秋园已经揭不开锅被迫去讨米时,一位女学生的母亲给了他们30多斤粮食;

    在火车站遇到老乡陈大姐,素未谋面但愿意带秋园去湖北,并给她介绍亲事;

    接纳并爱着秋园的王书记,让她在湖北安稳度过了20年。

    这些善举像一道道微光,照亮着秋园死寂的生活。

    余华的《活着》里面,福贵接连经受亲人的离世,心灵受到一次次的冲击;相比福贵,秋园的命运看起来更加坎坷艰辛,她不仅要承受失去亲人的苦楚,生活上的苦也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的生活更像是煎熬,即便如此,她仍坚强地活着,艰难地跨过每一道人生路障。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秋园的人生我愿称之为英雄主义,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分享|《秋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pa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