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很著名的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不明觉厉。
究竟要不要思考?怎么思考?思考能带来什么?答案显而易见:当然要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考让我明白“存在即合理”。
对现状不满,要么思考不够,要么行动不足。
近日,忽然意识到自己常常在逃避思考:
1.短视频会把我带入另一个场景中,无论是猫猫狗狗还是情景喜剧,就算10分钟后把自己拉回来,情绪得到了抚慰,思绪可能已断裂,再要拾起,已没了兴致劲头。
2.对自己说天天都要复盘总结,可到了晚上八九点,疲惫-倦怠齐上身,顺手看看手机,看看信息,夜已深。重要的事情要精力旺盛时做,睡觉先。
结果是,积极思考的时间段,收益多多;懈怠两三天,亏损就来临。真正体会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目前能想到的正确做法是:收益时,多多总结经验,不断验证提炼,形成个人方法论;失意时,查找原因是什么,挖掘踩坑前思考过程,判断逻辑,找出卡点。
规律作息、时常运动、心态平稳,真的不够,还需要积极思考,不断总结,这也是一种约束。
勤奋却不思考,那不是在掩盖自己思维的懒惰吗?我想起《小王子》里的点灯人——被上一秒的点灯下一秒熄灯累得半死,却从不思考怎么改变;酒鬼——用天天喝醉来忘却自己喝酒的痛苦。
“为了逃避真正思考,大多数人愿意做任何事。”美团王兴说。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愿意思考呢?
《思考,快与慢》书中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的大脑中有两套行为系统,即系统1和系统2。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自动驾驶模式(系统1)和一个手动驾驶模式(系统2)。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处于自动驾驶模式,这是因为大脑想省力气,这会让我们做很多不利于个人成长的事情。
而手动驾驶就会理智的选择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一个对于我们成长有益的系统。只是当人处于手动驾驶时会很耗体力,同时这一系统很懒惰,常会躲在自动驾驶后面不出来,于是我们需要锻炼自己才能更久的处于手动驾驶的状态。
身体要锻炼,思考也需要锻炼;我们强调行动力,怎么能忽略思考力!可我就常常忽略了啊。
电影《教父》中有句名言:“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人海从中,找到了你,找到了痴情所依。哈哈哈……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