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离别之际,总会思绪万缕,五味杂陈,说是对亲人多么不舍,倒也没有,第四个年头离家,第七次告别,每次有父母相送;我想更多的是触景生情,触满目离别之人,生彷徨不可抉择之情。
老爸瘦骨嶙峋,每天拼命挣钱,却不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有时候近乎苛刻,会为几毛钱跟人争起来。看到走在我身旁脚步已不再稳健的老爸,我心里就难受,我恨,恨自己还不能为父解忧,我更忧虑,忧虑我该如何走出下一步。想到这些好几次眼泪快要夺眶而出,又怕老爸看见,我假装看看天,看看手机,避开老爸的目光,又从心底里下定了重复过无数次的决心,不能辜负父母的养育恩情。
进了车站,上了扶梯,回头看老爸还在门口注视着我,眼眶又湿了,我朝老爸招手示意离别,直到围栏遮挡了我的视线,我不知道老爸几时离开,此刻我心情沉重。在待检票的人群中,或情侣或家人三三两两相互说笑着,没人会注意到此刻在他们周围有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孩儿心中正五味杂陈,他的眼眶里还泛着怕被旁人发现的泪花。
上了车后,坐在我对铺的一位年约50岁的母亲操着一口山东腔与旁人说话,我以为她们是同伴,稍后才发现并不是。列车开动后她接了一通电话,我透过车窗上的反射,看到她眼里已是满含泪水,挂了电话后偷偷的用手摸掉眼泪,我猜想应该是来此地探亲。随后与她聊天中知晓,是一位潍坊的母亲来看望儿子,她说儿子研究生毕业,在此地已工作买房结婚,她每年都会千里迢迢坐火车来看她一趟,她又说到自己出门摸不清方向,怕走丢,很是不容易,话语中多少对儿子有些抱怨,她一直在说,而我又不能完全听懂潍坊方言,只能或点头或一笑了之。
在中国的农村,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长大成人能够回到自己身边,他们并不对自己的子女报以太高的希望,只要比自己过得好,能经常回家看看就可以了。我想起前几天看的一篇文章,文章里说“很少有农民对他们考上大学的儿女们说:“咱家就指望你了,你一定要结束咱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命运!”他们明白,那绝不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儿女所必然能完成的家庭使命。他们供儿女读完大学,想法相对单纯:只要儿女们以后比他们生活得好,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中国农民大多是些不求儿女回报什么的父母。他们对土地的指望和依赖甚至要比对儿女们还多一些。”,从这点上看,中国农村的父母私心太重。
列车已驶过百公里,越来越来远的是一份乡愁,越来越近的我想是一个美好而清晰的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