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上自娱自乐写了四天文。
今天在翻看“别人家”的作品时,看着看着总觉得哪里不对。再仔细一咂摸:咦,为何我看人家文章,总有种恨不得一下读完的欲望;反观自己,看一遍就够够的感觉?
前些天有朋友评论,我的文章充满了浓厚的“理科生文风”,太干太难嚼。自嘲“我就是干货文”啊!但之后就没有再仔细思考这一问题,总以为是自己选取的主题和行文风格所致。
今天再拜读了一些优秀的干货文,一样也是严肃的主题,论述比我还“理科生”(此处褒义,代表将问题说得非常透彻非常有条理),但偏偏让人觉得可亲。差距究竟在哪里?
也许这是个需要在今后写作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的课题。现将想到的几条大概归纳如下,作个记录,留待以后补充。
要有个直入人心的标题
这个标题,可以是对整篇文章主旨的概括,比如“如何保持原创写作热情”,让人一眼就了解这篇文章的干货是教你怎么持续写作、怎么度过写作瓶颈的。
或者是一个提问,如“写文的人,月入10万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这是多么让人心潮澎湃的问题,谁看了都会觉得这是篇救世文、里面一定字字珠玑啊。有这样先入为主的概念,还会不好好读吗?
要有清晰的段落结构
看干货文的人,通常是希望能从文章中尽快汲取到自己所需内容。而判断一篇文章是否对自己有用,除了文章标题,就是每一章节的主题句以及关键字等。
不要让读者费劲去找每章的主题句。自己自觉分章,给每章起个副标题,用各种醒目的方式标注这些副标题,让人一眼就能找到。即使不看整个章节,也能了解你要表达的内容。
此外,在相关论述中,如果有特别关键的词语,也用加粗、斜体、下划、引用等各种醒目的方式标示出来。
干货文的关键,就是以你能想到的各种方式,把干货中的干货扒拉出来,放在各位看官面前。
善用故事、类比、评论等
干货必须是落地的,是与这个世界相关联的,而非自己一人YY的结果。
故事可以很好地把读者带入到特定情境,给人以真实感,容易产生共鸣。
类比,无论是由人及己,还是由己及人,都有意无意地在写者与读者间建立了某种链接,也就较易催生认同感。
事件评论,则是选取大家都熟悉的场景入手,它本身就是真实存在的,从而更能引发关注和获得理解。
总结是最后的点睛之笔
如果一篇文章干货太多,最后可以来段总结,将重点再捋一遍。这好比是将干货熬成浓汤,更容易下咽,也有助于消化此前阅读的内容。
其他小技巧
一些技巧也能提升文章的可读性。
1. 长句分段。干货文本就难嚼,如果再成段成段长篇累牍,会让人望而生畏。段落字数的缩减降低了阅读心理障碍。
2. 善用图片。这是个好“色”的年代,如果在文中适时插入图片,会为文章增色不少。此前见过网络著名写手彭小六,通过将每章节小标题编写于自制PPT中,既使每章都通过图片进行了分隔,让文章体现出一种灵动的节奏,又使各章主题借着图片获得凸显,非常独树一帜。
3. 排版整齐。两边对齐的文章,可以让人产生专业的感觉,适合干货文。如果选择居中对齐或左边对齐,就会使文章结构显得随意,可能更适合散文、小说和随笔。
总之,写篇干货文也不容易。以后一边写,一边再慢慢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