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名称:作品集研习社【Portfolio Insights】
品牌定位:全球青年创意群体的互助社群
基本态度「不权威 不正式 不无聊」「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价值主张「分享=获得 利他=利己 选择=进步」
团队愿景:
实现创意类知识的无差别分享
搭建青年创意群体的人脉网络
陪伴青年创意群体共同成长
创意类群体在哪里,作品集研习社的边界就在哪里
团队初期做过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
17年1月份起步时,我们天真的做过工作室孵化【说天真是自己都是小鸡,还孵化别人】
理想化的去搭建一个艺术乌托邦【集合7个艺术工作,忒不集中】
我们做过企业的咨询,哦,因为当时他能赚钱【对,如同咨询公司一般,考卖方案赚钱】
我们做过自媒体【联合了一些设计师、海外就读的学生在知乎、微博等平台里】
我们做过混合现实改变授课方式的梦【微软HOLO Lens眼镜,社长们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
我们做过一些教育公司的市场培训【因为近10年接触的高校、企业和海外留学生特别多】
最终在9个月的摸索后.....
我们确定为:作品集研习社——全球青年创意群体的互助社群
(即我们是以学生社团/社群的组织方式存在,在各个城市里,依托校园内的那些爱智求真,颜值高三观正爱分享爱搞事情的小伙伴们建立作品集研习社分社组织,运营研习社分社的本地自媒体,分享作品集研习社总社和其他全世界各地分社的内容 活动 与机会,帮助本地社长和社员搭建一个结识各个地区青年创意群体的人脉网络)
很多人会问我:你为什么起名叫创意研习社,或者干脆叫创研社,或者一个其他好听的名字
我确实想过,一个是对作品集三个字情有独钟吧,一个是刚开始用着用着就喜欢上了,或者说习惯了。
备注1:我曾经听过混沌研习社李善友教授的课程,受到混沌研习社的影响
备注2: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 加德纳教授1983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同时出版了同名的一本书,特别强调了“主题式研究”和“过程作品集”才是美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而非标准化测试,“过程作品集”这个概念也深深的影响了后来美国高等艺术院校的课程体系与学生标准。
备注3:”研习“两个字出⾃自:唐⽞玄奘 《⼤唐西域记·健驮逻国》:“昼则研习理教,夜乃静虑凝神。”
备注4: 研习创意 精进作品
将百万创意类学生群体(创意类群体的专业范畴不止于艺术哟)连接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儿,创意很多时候就是在一种深度接触后发生的,所以作品集研习社的定位就落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作品集研习社是创意知识媒体——实现创意类知识的无差别分享
2 作品集研习社是创意类学生的互助社群——搭建青年创意群体的人脉网络
3 作品集研习社是一个新物种——陪伴青年创意类群体共同成长
当然,接下来肯定会有变化,就要看我们当下都做了什么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