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下来,评价不高,作者有卖弄文字之嫌,刚开始读会有点累。大量的排比句,拟人句,对仗工整,为了舞文弄墨而刻意为之的意味。在人物事的刻画上,也过于修饰雕刻,并不是踏踏实实用心体会,而是借用文字的力量来转化。比如要说明人物害怕的心理,作者会说,连月光都是冷凄凄,铺在地面上瑟瑟发抖,白的吓人(我是模仿的,并不是原文)。而且在用词上,某个方面的词汇作者恨不得一股脑倒出来,比如要人的孤单,作者会把孤单相关的词汇,一连串铺出来六七个,稍显多余。对仗方面也非常工整,一般都是偶数对仗,很标准。我甚至会有一种错觉,就像我写一段优美的段落时,我会抓耳挠腮、绞尽脑汁的搜刮各种词汇,但是堆砌,起初我对作者写作状态就是这种感觉。
后来逐渐也适应了,觉得也挺好。就像我的推荐语所说,这样的作品反而适合初高年级的学生,用来积累词汇,用来学习人事物的描写,再应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想必是极好的。
这本书是当代小说,我一直以为是虚构,看到末尾时又觉得太真实了,说的有板有眼。不过毕竟是小说,我估计大概率是虚构的。故事发生在浙江的一个小山村,民国时期的故事,以作者的视角来复述过往的故事(前半段是“志于学”年纪的往事,后半段是衣锦还乡的现代),围绕上校这个人,基于民国社会的混乱和战争,展开人物的故事。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汉奸当道,包括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的颐指气使,对上校人物进行整体的塑造。人物的经历是积极向上的,结局却是凄冷悲惨的。末段的时候,甚至有几个地方禁不住流下眼泪,作者对情感的把握还是很到位的。也是整体的故事救了这本书,否则如果故事性不强,情绪不到位,我真觉得这本书挺无聊的。
从小说层面来看,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也没有太强的暗喻申诉,整体平庸,但又能扣人心弦。人物关系不复杂,围绕小山村的三五个人展开,没有侦探类小说烧脑,读起来很轻松。从文学方面来说,我觉得价值应该更大一些。人家说,如果你跟几个人打牌,几圈下来你还不知道谁最菜,那很可能就是你最菜。看书我也是一样,对于文学我并不懂欣赏,我还是门外汉,就这本书来说,虽然我刚才说有卖弄文字之嫌,但确实写的挺不错,我憋半天可能吐出三两个段落,但是作者可能“憋”了一整本书,就但从这个角度看,着实令人佩服。相对于近期读的其他文学作品,这本明显要“轻浮”很多,不够厚重。
说回书名,人生海海。这是闽南话,大概就是宽广的人生,感叹要好好活着。书中的解释是“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又不止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样宽广”。
最后,这本书值得阅读,特别是闲暇时翻一翻,应该也是非常惬意的,体验下慢人生。对于初高中来说,建议作为挑选的必读书目,学习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