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上映的《小孩不笨》是一部新加坡儿童电影,从孩子第一人称的角度阐述成长故事,内容详实、生动,很多情节、冲突仿佛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值得思考、很有教育意义。
本片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所有家长去思考,下面我们就几个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家长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来设计孩子的人生。80%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电影中的成才不喜欢读书,但特别喜欢练武术,在练武方面很有天赋,但成长的爸爸认为孩子只有从读书这条路出去才会有出息,成天打打sa sa没有用。为了让孩子读最好的学校,他省吃俭用,但孩子并不争气,每次考试都是几分,十几分,成才的父亲气得对孩子不是骂,就是打,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始终产对立的。这样的案例在我们身边实在是太多了,小米是小学五年级孩子,成绩中等,父母都是高中老师,为了让孩子考出优异的成绩,拼命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还买了许多复习资料,孩子一天到晚在写啊,练啊,周末来了,当其它孩子在操场上开心地玩时,小米却在妈妈的监督下写英语作业。这样的生活让小米很压抑,有时候小米故意考砸,当父母劈头盖脸指责她时,小米更加感觉很无助。小米觉得自己的人生都在被父母左右着,自己想做喜欢的事情却比登天还难。
2、家长管得太多,一切包办,孩子没有自主发展的空间。杰瑞的妈妈是个报社编辑、爸爸是公司高层,每个人都忙得前脚贴后脚心,回到家里,一看到孩子没学习,就不停地指责,杰瑞,还不快点写作业!不要只顾着玩。说完又去忙了,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只需要像个机器人一样不停地学习,父母看到就安心了,如果稍微停下来,看电视、玩手机或说笑,父母就不高兴了。他们不需要孩子做什么家务,只需要孩子专心读书,而提高成绩的方式仿佛自古以来只有一条,那就是不停地做题。杰瑞被山一样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没有办法,妈妈就像一只母老虎一样,死死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杰瑞有时候觉得快要崩溃了。我们很多家长也是这样做的,给孩子报英语班、数学加强班,带着孩子不停地奔跑,还美其名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没有了自由,好像关在牢笼里的小鸟一样,他们的内心是怎么想的,做父母的知道吗?
3、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限制孩子潜力的发掘。电影中的汤姆很喜欢写博客,曾经在学校博客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而妈妈并不高兴,认为那些奖对孩子都没有用,只有成绩优秀才是王道。汤姆的父母平时很忙,回到家里已是很晚了,孩子们差不多都要睡了,在孩子的印象中爸爸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只有在吃饭时能看到一眼。父母回到家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要好好学习啊!接着就去忙自己的事了。这样的家庭环境,让汤姆觉得家里很冷,没有温暖。这让汤姆有更多的时间出去寻找刺激。他接触了一个小偷团伙,在那里大家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汤姆很享受这种生活。孩子整天无所事事,对生活毫无目标,被坏人引上邪路,最终让父母后悔不已。原本有爱好特长的汤姆变得平平常常,一无是处。
影片虽然裹着喜剧的外衣,却深刻揭示了教育主题,特别是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每位家长都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找到适合孩子学习成长的道路,不应过度参与孩子的事情,实行一条龙服务,过度保护只会助长孩子的依赖性,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才是家庭教育的目标。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孩子的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过度强调家长的意愿,一切包办或放任自流都不是爱孩子的表现,只有我们成为合格的父母,我们口中的“笨小孩”就会变得聪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