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春的一场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毫无征兆,如寒风掠过,一片萧瑟。大街小巷,村头寨尾,码头、车站、机场,公共场所,到处如临大敌,“手腕一枪、迎面一枪、排队扫码”己成了与刷牙一样的生活礼仪。
为了物理控制病毒传播,伟大的中国人民,团队一心,自动自发,政府与民间通力合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限行”运动。封路、封村,封城,封封封。仿佛,封住了来往,切断了通道,就斩断了病毒传播的媒介,“围城”里的人,就可以安然无恙,等待度过危机。
往年越热闹的地儿,今年变得越冷清。看电影、K歌、跳舞等一些平常的文化生活,己被强制转化为奢侈。连电视台的各种竞赛、游戏类节目,要么关停并转,要么转为网上直播,人可能还是那些人,但戏却不是那份戏了。毕竟,现场互动的那份刺激与情怀,网络仍无法完全替代,所谓“形”在,但“魂”己飞。
今年最时尚的,是口罩,一个堵住呼吸的玩意儿,印象中,只有医生、护士、化验员因为工作需要才戴的,今年不管是谁,以戴上口罩为荣。供需最紧张的时候,拥有口罩的数量,甚至成了财富的象征。
今年这个鼠年过滴,真像老鼠钻洞一样。年,少了熟悉的年味儿。往年走亲访友的热闹,不见了,往年推杯换盏的喧哗,消失了。时间在那一刻,仿佛静止不动,一切趋于平静。
往日忙碌的人们,也被逼得无所事事,好像提前进入了养老状态。每天除了吃喝拉撒,就是宅在家里刷抖音、追剧、玩游戏。更奇葩的是,听电视新闻报道,市民、村民不外出,居然成了不给国家添堵的英雄之举。
新型病毒的不断涌现,与医疗技术的更新迭代,永远是一对相生相杀的怨家。也许,这就是一种生态,一种生存的常态;也许,永远不会出现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也许,新冠病毒如同感冒一样,与人类长期共存。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都得受着。
1984年,甲肝流行,人们连公共扶手都不敢碰,仿佛那些看不见的细微处,隐藏着甲肝病毒这个魔鬼,无孔不入,无处不在。那一年,有个“84”消毒液横空出世了,还了一个清洁世界,生活也因此慢慢恢复了常态。甲肝流行警示我们,要注意个人及公共卫生。
18年后的2002年,一场非典,洗劫了街道,人们谈“沙”色变,医院、药房的消毒液被抢购一空,每天不停的洗手,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成了一个公德。慢慢地,人们克服了浮躁,从抗拒到学会接受,心态平和了,天气变暖了,“疯狂的沙氏”肆虐了几个月后,就莫明其妙销声匿迹了。非典(即沙氏)给中国医学、医疗界作的最大贡献,就是中国从那以后,建立了各层级的疾病预防中心,建立了预防新型病毒的保障机制。
18年后的2020年,“沙氏”的兄弟“新冠”来了,这次同样来势汹汹,面目狰狞,给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课,让人们再一次意识到,生活不总是阳春白雪,还有下里巴人。由于有了“沙氏”的前车之鉴,国家在处理“新冠”疫情方面,有了最有效的控制措施,成为全球的典范。
病毒,仿佛是上帝的使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光临人间,重复着灾难的预演,让逐渐放松的神经,再一次紧绷起来,定期进行免疫系统的修复与完善,这是一个难解的闭环。老子讲了:“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存”,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也许,经过了新冠的“洗礼”,人类的基因变得更加完美,人类的免疫系统也会变得更加强大。
疫情在慢慢减缓,企业在慢慢复工,生活,也慢慢有了烟火气,一切,正在向常态转化。虽然疫情得到了控制,但这次新冠病毒的“黑天鹅”事件,带来的,不仅是对医疗领域的冲击。大到国家GDP,小到居民生活,财富的积累,健康的潜意识,都引起了惊心动魄的振荡。
存在,就有失去的风险。财产也罢、人身也罢,责任也罢,在历史的长河里,都有可能遇到类似“新冠”一样的突发事件。这些特发事件,或不请自来,或如期而来,都会侵蚀着我们的成果,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威胁。
风险,是不可预防的,我们要做的,只能是降低它发生的概率,控制它造成的损失。这些愿望,需要一个综合的系统,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实现。而不是,当风险来临时,我们束手无策,消极对待。
抵御风险的能力,其实与企业或家庭的财富多少无关。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物,在不同的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风险。这种风险差异的复杂性,决定了风险,需要专业的服务来完成管理。
孔子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如同生病了,交给医生去处理;需要打官司,交给律师去处理;企业财务精算,需要交给会计师去处理;学生学习的提升,需要交给老师去处理。等等这些需求,都是需要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这是社会分工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全能的,对于我们不擅长的领域,必须交给专业的人去打理,才可能有最好的安排,产生最好的结果。
管理风险的方式和渠道有很多,但作为国家金融机构三驾马车之一的保险公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与支持,特别是2018年4月8日银保监成立之后,银行业与保险业的经营与管理,又上了一个台阶,维护了银行业与保险业合法、稳健的运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了金融的稳定,迎来了保险业发展的春天。随着网络的普及,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传统的保险行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创新与突破。
一场新冠疫情,也许会带来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可能席卷到各行各业。许多正在进行中的变革,也会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加快了进度与速度。这种对未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消极的结果,也许会带来积极的意义,如同当下的华为,正遭受着史无前例的围追堵劫,这是一场灾难,又何尝不是一次机遇?
疫情下的社会,隐藏了更多的机遇,需要我们去深度思考,才能把握。
观念的转变,才能带来行为的改变。一场疫情,如果能够提升更多人化解危机与风险的综合能力,也算是因祸得福。
和谐的环境,文明的社会,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
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沈爱华
2020年9月1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