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读一些书的时候难免心惊胆战,确实,人需要恰如其分的敬畏。
不知道这是不是这个年龄的困惑——不满、抱怨、恃才放旷。总是在抱怨身边的环境如何的糟糕,总是在抱怨身旁的人是如何的不负责任,但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想过、尝试过去改变,但惰性和畏难性让半途而废显得那么的轻易。
或许偶尔为之的做法得到周遭不错的赞同,就满心欢喜的真认为自己是一回事。充满自信的看不起周遭。但现实却是:在一个真正的学术领域,胆小如鼠不敢做声;在自己混的圈子里以自己曾在某个学术领域呆过(不敢发表言论、只听不说)而孤傲。总以为自己的思想快人一步,殊不知有多么的可笑、低廉。这样的一个形象让我想起了清朝时那些留着鞭子的“狗奴才”。当然,除了孤傲的时刻,也有存在反省、思考的瞬间。只是少得可怜的脑容量、浅显得可笑的深度让一切显得那么荒唐和愚昧。
盲目的自大会让一个人膨胀起来,觉得全世界唯舞独尊。这种空虚的膨胀感极其容易摧毁一个人。要清楚的知道有的问题看不清、没有思路,无法分析,更多的是因为知识的浅薄。少得可怜的阅历和知识是一个人无法跨越的一个重要原因。多阅读不一定就能丰富一个人,但不读一定不能。很多时候知识的积累靠得是时间的变化而显现,速成的东西只有在媒体的广告中出现,现实生活中速成的只有失败和垮塌,但从另一个方面而言,垮塌也非一事一日,没有长年累月的放肆和不学无术,想要完全的垮塌也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终于说到“敬畏”了。盲目自大从另一角度看也可以说是缺少了敬畏。身边有很多人说,敬畏是和大自然有关的,是和一些力量强大到我们无法抗衡的存在有关。但其实,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敬畏无所不在。不是他的力量大到让我们去敬畏,是因为存在而敬畏。每一个存在的事物都有他自身的尊严和成就,也许和光芒有联系,但我们敬畏的说到底无非是对自己谦卑和学习的存在。
敬畏还是保持一种低姿态,却不是自卑。我们都对自己的期望都太高了,总想把自己变成一个全能型的选手,高屋建瓴,万人敬仰。但那毕竟是小说式的人物,现实生活中有几人能够如此?再或者说能够如此的人真的就毫无顾忌吗?大多数人毕竟都是平凡一辈子,多大的成就和多大的苦难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挂钩。我们要做的无非是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保持敬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让自己有一种低的态度读对待事物,多大的福能享,多大的苦也能受。这,多少是种幸福。
人的认识是处在不断上升和变化之中的,但对于不同方向的变化,一个人终将形成的特征也会有所不同。或者说,要多久才能真正的开化、开悟不同人有不同的道路和时间,再或者说,自己现在甚至是毫无开悟征兆的阶段。正如老子所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