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听课笔记2】观摩孙秋备老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

【教育|听课笔记2】观摩孙秋备老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

作者: 华师妙笔总部朱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5-28 09:31 被阅读0次

    2020.3.7晚有幸聆听2017年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孙秋备老师讲解七上第一单元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看的是回放),她将本堂课定位为“语用型文本教学”,

    课堂内容分为三部分:知内容——赏语言——悟主题。“知内容”是解决“文章写了什么?”的问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赏语言”是解决“作者怎么写?写得怎样?”的问题,借助作者的诗意表达体会闻一多先生的形象与精神,本部分是教学重心。悟主题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的问题。

    在“赏语言”这个环节,孙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把握语言特点,感受人物精神品质。孙老师说:“朗读就是一种对话,就是一种精读的方式,读懂了作者的个性化言说方式,就把握住了这一篇的特质,也就读出了文章语言承载的人物精神及作者情感。教学各个环节,都要通过读来推进,每个朗读活动最终落脚点都要指向对人物精神的领悟。”

    孙老师还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对举手法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对举即对应列举出两类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形成并列、对比、照应或映衬的关系。孙老师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层次的对应。“我发现了文章层次的对应之美。这篇文章段落结构是互相对应的,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的总起句,领起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言行特点。第7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句,总结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言行特点。”

    2.句子的对偶。“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词句的对照。“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就叫做修辞的对照。写比喻句不难,怎样写得贴切写得有情趣,臧克家教给我们一个好方法:前后对照着来写、延展着来写。

    4.短语的互衬。第一组短语: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警报迭起形势紧张 动人心鼓壮志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第二组短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零乱不堪众物腾怨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这些词语成对出现,四字短语连用,增加了文章的密度,增大了表现力度。

    “悟主题”的环节,通过品读层句词,闻一多先生的形象越来越明晰地浮现在文字之上。引导分析“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不同的是______,相同的是______”并总结:“无论哪一时期哪种身份,闻一多的言行中始终如一的是爱,是对祖国对民族的一腔挚爱。这篇文章大量运用对举,词与词对举,句与句对举,层与层对举。对举,把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的学者风范和拍案而起的斗士品格展现了出来,把作者激情洋溢的钦佩和感情浓烈的赞颂表现了出来,把闻一多先生那鼓舞人心、烛照史册的伟大精神凸显了出来,我们要由衷地赞叹: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本堂课于我而言最大的启发是孙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对举手法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俗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增广贤言》: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无常经》:世事无相,相由心生。都是“对举”手法的运用。古诗中的对举更是不可胜数,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逆向思维,现在被评判高分作文的共性为:1.准确的审题立意2. 充实的材料内容3.有序的逻辑论证4.生动的语言表达。熟练运用对举手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语言更生动。所以,写作时,尝试着运用对举手法,也能为文章添彩哦!

    在小学教学中,我更多看到的是文章中的对比手法,即作者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况互相比较,突出某种事物的某项特征。但是很少去关注文本本身内容的“并列、对比、照应或映衬的关系”。以后在教学中,自己要学会观照文本的语言,观照作者对举手法的运用。

    朱小蓉

    2020.3.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听课笔记2】观摩孙秋备老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ko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