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人思想玄妙说

古人思想玄妙说

作者: 京洛行人 | 来源:发表于2019-10-30 11:14 被阅读0次

    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我时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古人的思想过于玄妙,这是句反话。我们学习古人的作品,探寻古人的思想,最致命的一点,其实是我们所得出的结论、对于作品的理解乃至对于思想的领悟,都未必是准确的,甚至是添油加醋、与本意相背离的。

    拿《道德经》来说(好吧我又说《道德经》了),选修课已经讲了十几章,但思想重复得厉害,要么就是讲“道”的无形而又衍生万物,要么就是讲“后其身而其身先,外其身而其身存”的“不争”,再者就是“混混兮沌沌兮”的清静无为。然而来回地重复显得课堂内容枯燥单调,又不能跳着讲,于是我们只能硬性地理解,将很多很简单的道理硬生生地讲得很复杂,就像水视频一样,冗长无味。

    其实这种“硬性的理解”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无处不在,举个例子,就拿李白来说,如果你上过语文课你就应该有印象,拿出李白的《将进酒》,老师可以讲一节课:什么仕途不顺啦、豪迈洒脱啦、想象奇特啦、雄浑奔放啦……这都可以理解,因为这样充斥着复杂情感的名篇,值得深挖。而换一个篇目,拿出李白的《静夜思》来,我想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好理解,情感也很简单——思乡之情,但如果让一个老师来讲,他同样能讲上一节课:想象的奇特、动静的结合、时空的转换、情景的融合、羁旅的漂泊……这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

    可问题是,我们是否需要这样去理解?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仅仅是读一遍,就能领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就算是小孩子,知道了诗句意思,想必也不用多加阐述就能理解。那么强行地增加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又有什么必要呢?

    这种没有偏离主题的“添油加醋”其实还算好的,更可怕的是对于原意的曲解甚至于强行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比如刚讲完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老子讲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还是说道的无形。可是讲到这里时,老师还是要求挖掘新东西,领会老子的玄妙。在我看来实在滑天下之大稽。且不说原著,就这些理解大部分都是后人加入的,比如王弼,比如苏辙,本身就难免更改了老子当时的原意。老子随便说的一句话,可能就是闲着无聊说着玩的,而我们还要苦苦探究,甚至探究到最后,我们都不清楚我们探究的是王弼的思想还是苏辙的思想了。

    我知道这个时候又会有岁数大的杠精甚至都没读过《道德经》就会跑来说,

    哎呀老子是圣人,是有大智慧的!

    老子的智慧你是理解不了的!

    巴拉巴拉,其实这样捧臭脚的出发点就错了,因为思想是用来学的,而不是用来炫耀和抬高自己的。

    另外我不是说老子的思想不好或怎样,只是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也能看出,我们对古人的理解偏差有时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巨大。因为我们学过的已成定论的思想,也不过是前人对更前人的揣度和猜测,在很多时候一个特定的情景之下,一个人写下一些东西的初衷我们难以明确。而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强行加入主观的想法,试图用自己看似与之匹配的思想填补空缺,这种做法既浪费时间,又会造成一种“想当然”的误区,甚至习惯了之后,对于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我们也容易带着“想当然”的想法。

    因此古人思想玄妙这一固有思想,其实很值得每一个人好好思忖。一面白墙,我们可以把它粉饰的很漂亮,看起来也让我们不由赞叹,可这样做最终得到了什么?还是仅仅活在了自己的粉饰之中?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答案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人思想玄妙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ko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