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从启动期到大规模的爆发期,需要让身份系统超过临界状态,数据上来说要有一半的人进入元宇宙!
第二个标准是NFT市场规模达到万亿的标准!
对于现在知道NFT概念的不足1%还很远,所以我们还有很长迭代、探索的时间。
今天就去注册opensea!
区块链解决隐私问题的方法是把保护隐私的责任从机构转到了个人,所以在元宇宙中你不用担心隐私泄露(这里没有考虑过无所不能的黑客选手吗陈序老师??)…
社会需要面对的变迁有哪些呢?
一是共识建立;二是不可避免的文化、伦理的冲击!
元宇宙由于过高的自由度,更需要提前建立共识和公约;二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接,不仅是“自由”,更需要“可持续”“文明”“健康”这些关键词。
判断一些项目是不是在虚假宣传,有两个关键点:这个项目具不具备两个要素:身份系统和价值系统,这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一个项目给用户提供了独立的数字身份,同时也建立了可供交换的价值系统,那么它就是一个元宇宙,或者是元宇宙的雏形,否则就不是。
数字身份会像是数字世界的一个人口一样,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元宇宙强调数字身份。
现阶段NFT头像还非常贵,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理解NFT的真实价值--元宇宙的身份证。
大量的人进入元宇宙,NFT作为一个基础设施的必经之路,是非常值得去做的。
我们再回来,判断一个事物是不是元宇宙,要看它具不具备三个要素:身份系统、价值系统和沉浸式体验,陈序老师认为,元宇宙可能是继苹果手机之后第二个整合式创新的巨大机会。
所以我们三个抓手方向着力于区块链、数字内容创意和消费硬件,这三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目前来说区块链投机风潮依然不决,风险比较大;数字内容创意算是我们普通创作者可以为元宇宙做的最大的基建,市场中就要靠产品说话。
陈序老师说,之所以Facebook急哄哄地改名为Meta,是因为它刚好在区块链、数字内容创意和消费硬件三个方向皆有布局,大佬的眼光的确不俗;英伟达作为全球最大的显卡制造商,最近又称为了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它的定位是为元宇宙开发者提供生产力工具,它服务对象是元宇宙的建设者,一旦这样为建设者服务的公司降低建设者创造元宇宙世界的门槛,就可以加速元宇宙的进程。
这里我们要去读一读《雪崩》这不科幻小说,这本书里描绘了一个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假设我们跟随作者进入他的世界,会看到一条长长的街道,不受时空法则限制的特殊街区等等。那普通人类进入元宇宙干些什么事呢?
根据人类的特点,也就是先占领地盘,再开发和经营创意空间。现阶段元宇宙地产商应用数字空间的最主要形式是搞画展和卖广告位。
元宇宙现在最稀缺的不是硬件发展、革新。内容生态的搭建才是最刚需的,它不是一家公司、一类公司能干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更多“内容创作者”参与进来。
整个过程的发展、过度需要大量内容的支撑,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