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线的问题看似抽象,如果以西方科学的眼光来看,现实不存在的,素描中不能用线,线指示面与面之间的转折。对线的认识有不同观念,线是正常的视觉效果。
进入造型后,中国的意象观念,在艺术表现中又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对线的认识。中国的传统思想都提出对现的认识。在早年中国文化杂志上发表冯时先生的文章,关于湖北临西县发现原始陶片的图案,中国文化对天地空间的理解,有了空间才有线,线的形式才能体现。
8000年前的陶片上曾出现线,7000年前,考古学,历史学中,立象近意。中国人的天地观,阴阳观,爻卦中用线象征天地。中国是象征文化,自觉象征,现成为基本元素,象征风雨,雷电、阳动阴合,进而书画中用线象征。中国人的自觉象征与绘画的功能相近。
中国人的造型观,意象观,中国的线的思想根基是哲学。形式,语言发展形态,卡斯特的作品,《艺术的终结》,离开了艺术的语言审美和哲学,中国的意象上线,象征着生命力,中国累积式的文化丰富多姿,西方颠覆式的文化艺术导致穷途末路。
有艺理到画理,中国话讲究尽意。在中国绘画中,工笔和写意其实都是写意的,用线的质量不同,导致艺术有了高低之分。
80年代笔墨结构观念,笔墨的质量是由文化滋养出来的,组合结构的关系,通过章法布局体话题,笔墨结构的组合,行程形式和格调。
点如高山坠石,线如万岁枯藤。顾恺之的游丝苗,守正创新,一笔一墨的动态尽显中国功夫和民族性的特征。艺术本体的思想和概念中的线不同,有形有质有气,气、形、质,含三抱一。行志的象征,复杂的发展状态,马远的水面有形有质。
审视对象有两度神化之说,把自然之景转化为心理之境,七一度神话,再由心中之境转化为笔墨之境,此为二度神化。
中国话讲究黑白和对比,需要很高的文化悟性。彼此消长转化,可见一个人的绘画功夫。在中国画家中,恽寿平,南田先生用墨最妙。
中国画的笔墨组织布局如围棋布子,起承转合要有气有骨。汾河顺泥笔法线条也有顺泥之分,章法如置陈布势,分朱不白。由简到繁,通过气、势、线把象转化为笔墨结构。
运输过程就是第一度神化,空间虚实,从材料到组合的理法,审美能力组合方式修养决定格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