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于昨日得到APP薛兆丰老师直播内容的整理。本次直播内容主要回答了九个问题,从经济学思维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到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看待个人经济和宏观经济,从经济学的角度剖析了这个世界,让我们看见了这个真实世界。下面进入直播的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老鹰吃小鸡,我们人也是要吃小鸡,那么这两者有什么不一样呢?按照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它的区别在于老鹰吃了一只小鸡,世界上就少了一只小鸡。但是人要是吃了一只小鸡,他就会想办法一定要多养出一只鸡。人往往越消耗资源,要么就是资源越来越多,要么就是替代品出现得越来越快。这就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跟我们直觉判断世界非常大的不同。
图片来自得到APP1. 如何训练我们自己将经济学思维有效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决策?
经济学并不难学,难的是如何在任何场合使用它,经济学并不难理解,难的是你得掂量它的轻重,适当的时候选择适当的原理来做使用。
或许对于我们每一个现代人,文明社会里的人都需要学习两门课,物理学和经济学。这两本课其实是解决我们理解外在社会的两套规律,物理学让我们学习的是一套没有人的社会运行的规律,学了物理学,你知道没有人的世界里面运行的最基本规律,这使你变成一个文明社会的人。而经济学让你了解有人的社会,在有人的社会里面事物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我们常说的事与愿违,其实也就是我们常常把愿望和结果等同起来,以为有好的愿望就会有好的结果,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实并非如此。
怎么才能将经济学思维有效融入日常生活的决策和理解当中呢?这个答案有以下四个关键词,
选择
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常常需要做各种选择。在做选择时,我们需要考量天平两端不同的要素。在这个过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见那些看不见的因素,要把那些看不见的因素加进来,这是具有经济学思维的人和缺乏经济学思维的人一个很大的区别。比如最近的滴滴顺风车的意外事件,很多人在批评滴滴顺风车的出事概率,但是没有去看到那些看不见的因素,如果没有滴滴顺风车,出事概率会怎么样?结果有可能会更高,但是它不会统计出来。我们比较的不是一个理想状态里面,完全没有意外和犯罪的事件。我们要比较的是一个能够控制、追溯和反映出来的犯罪机率,和一个不受控制和反映不出来的不可见市场,这两者哪一个市场更好?
人性
学习经济学实际上可以帮助我们对人性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所谓对人性的理解就是对人性的应变能力的理解。物理世界,你给它一个力,它就会有运动的可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你推动/影响一个人,而这个人是有反应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个人反应的可能性、反应的渠道、反应的方式就会有更大的空间,他就会做出更充分反应。这是两者之间的不同。比如贸易问题,有人说要提高关税,提高关税本身看上去不是一个好事情,只要关税增加,只要运输的费用增加,会无形中提高我们产品的质量,这也就是需求第三定律。这时候外部环境的变化反而能够促使我们中国有一批新的企业走出世界,走到全球进行布局。
因果
生活中的相关性,比如说长头发的人可能是艺术家,艺术家跟长头发的人可能联系在一起。你觉得他有相关性。而因果性是谁决定谁,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比如说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通常都比较高,那是因为教育水平比较高使得他们发达,还是比较发达的国家才教育水平高?很多时候,我们相信教育水平比较高使得我们发达,但是研究表明,实际上是因为一个国家发达了以后,教育水平才提高的。在比如,有钱跟成功之间是什么关系?是有钱就越做越成功呢,还是因为成功才有钱呢?结果往往都是因为做得好才变得有钱。当我们在使用经济学原理看因果关系时,我们要明白因果之间,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今天的专栏做得好,有一层因果关系就是因为有大家的支持,每天大家的留言反馈帮助这个专栏做得越来,因果关系是一个双向的关系。
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讨论问题总是只看着一个瞬间,而没有考虑到一个时间范围内的效应。比如最近奇葩说上的一期辩论,说容不容许婚姻伴侣当中有人开小差,马东老师跟女神包括梁洛施站在一边说不能开小差,我说允许开小差。谈恋爱当中,年轻人太理想化了,挑选伴侣的时候,总是选对方的高点,看他的最高处,而我总喜欢看最低处,因为你打算跟她长期相处,要看她没有化妆的样子,要看她早上没有洗脸的样子,她最坏也就是这样了。等她老了,她的骨骼外形差不多我才能接受,这才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婚姻状态和一个择偶标准。所以当我们在做经济学考虑时需要把时间这个维度放进来。
图片来自得到APP2. 您在奇葩说当中都是用各种经济学思维看待各种问题,这当然非常理性,但是一直这样,会不会犯单一思维模式的错误,就像手里拿了把锤子,看整个世界都是钉子一样?
我是一位经济学的帝国主义者,这里的帝国主义者指的是他们认为他们的皮靴尖到哪里,他们的国界线就到哪里。两个人的需求不同,就会产生交易,有交易就会讨价还价,这时候整个世界需要的要素就构成了,经济学所有原理就用上了。所以只要有两个人的世界,经济学原理就或多或少都能用得上,哪怕是在监狱里面。一个经济学帝国主义者并不排斥其他学科的解释方面。一个人跳楼有无数种解释,可能关乎政治学、化学、数学、经济学等等。所以我鼓励大家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理解我们今天的社会,而经济学只不过是我们缺失并且没有意识到的其中的一个非常有趣的重要的角度。
在奇葩说里面,我跟蔡康永老师也经常互相PK,互相攀比我们之间的观点,提出我们的不同观点。其实两个人加起来才是最好的一对。经济学原理的使用也要看具体的约束条件,比如经济学家善于讲理论,但是现实生活中生意不见得做得好。因为他对最基层的、最具体的现实条件的把握没有真实生活中的商人那么了解,他们就很难做一个正确的带入,对情况的评估,所以他们做得就不够商人好,经济学理论背后还有一个带入的问题。比如周其仁老师带着一帮学生在瑞典做游学,发现往往瑞典的小孩是最放纵的,瑞典的家庭对小孩是最不会使用任何暴力,最放纵的教育。家长当然不可以打,不可以骂,不仅如此,连冷暴力都不行。对他们的态度差一点都不行,小朋友从小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告诉他们,只要你家长对你不好,你就可以举报,举报完了以后,政府就可以剥夺父母的抚养权,把孩子送到符合条件的家庭去养。这一点我们中国人理解起来就挺困难,因为我们觉得小孩有时候批评当然是可以的,严厉的批评也是可以的,有时候打骂一下也是可以的,打骂也是爱。但是周老师就有不同的观点,有些家庭因为父母有问题,因为打骂对小孩造成的心理影响。
虽然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瑞典是生活的天堂,但是我们很少缺听说有谁移民去瑞典,它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有谁做了什么。我们听到这样的故事很少。连高晓松也写过文章说瑞典怎么模范,但是他自己也没搬过去住。所以,我们在讲经济学原理使用的时候,也仍然有不同的使用标准,经济学家之间仍然也会有争论。
图片来自得到APP3. 您在奇葩说现场听完对方辩手的观点以后,内心里有没有改变过自己的立场?
当我在准备辩题的时候,我往往会想这个辩题应该用经济学的哪个角度去看。有一次的辩题,我想来想去都不知道该用哪条经济学原理回答的,就是第一次到男朋友吃饭,要不要主动提出洗碗这样一道题,到底是用哪一条经济学原理呢?
我想到的是两条,一条就是路径依赖,假如你今天洗了,以后都会洗,所以如果你不想洗,今天就不洗。这是一条原理。周其仁老师也讲过,你头一天上班要不要给同事打热水?有很多同学上班第一天为了表现以下自己,就给同事、给前辈打水。但是这个水一打就会怎么样?就会一直打下去,你天天都要打水,哪天你不打了,大家就觉得你看你变坏了,没那么尊敬了。但如果你第一天能够忍住,你就一直不用打水,这个能够给你赢得时间。你哪天偶然打一打,大家还会表扬你。这是路径依赖的理论。
还有另外一套跟它对立的是信号理论,信号理论指的是你做什么事很重要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发出来的信号。如果你愿意主动洗碗,发出来的信号是说你比较投入、比较认真、比较当真。所以假如你第一次去男朋友家吃饭,要不要洗碗呢?
有没有被说服说动的?缺失有一次被说得挺感动的,就是陈铭说肖骁的故事那一段。辩题是父母要重新结婚,重新找到新的伴侣,小孩不喜欢,要不要阻挠?陈铭讲了肖骁的故事,那一段我非常感动,在肖骁小时候,他自己很难受,讲了他不能接受的理由。那一段我真的被说动了,当时眼睛都已经湿润了,我在想我要不要擦眼泪,如果我擦,镜头一定捕捉到,这时候我的人设——没有感性的经济学家就会被改变,我不能让他们赢得太容易了,所以我就坚持坐在那不动,所以结果他们也没剪到那样的镜头,但那次确实我被说动了。
图片来自得到APP4. 奇葩说那期关于高薪不喜欢 vs 低薪喜欢的辩论,您没在现场,很想听听您的观点。
工作不是娱乐,必须付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工作,不是游乐。世界上有你喜欢的巧克力,有你喜欢的游乐场,你可以用钱买巧克力,你可以去游乐场玩一天。但是你不会说,我在游乐场玩一天真辛苦,你给我两百块钱作为回报,因为你是用钱买的享受,而工作是无论如何它多辛苦都是付出,哪怕看上去是很具有娱乐感的工作。每一份工作的背后都有辛苦的付出,世界上没有喜欢不喜欢的工作,只有报酬是不是足够高的工作,只要在不触及个人道德底线或者个人的兴趣爱好,大多数的工作你都是可以做的,只要它的回报足够高。但是,回报太低就不能称为工作,只能是一个业余爱好。假如你很喜欢读《红楼梦》,这不能成为工作因为它的回报太低。如果说是编红楼梦的字典回报高,那就是一份工作。
看收入,要看终身收入
我们看收入高还是低要看终身收入,而不是瞬时的收入。引入时间的概念,这一点对于年轻人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是刚开始工作,在尝试不同的工作可能,摸索自己的兴趣所在。如果这时候如果斤斤计较,说这份工作高两百块钱,高两千块钱,就你要选择这个,放弃那个。你看的范围就太窄了,必须要看长期,看终身收入。看终身收入很好的办法,就是看行业模范,你的长辈、前辈或者你的领导。你要看工作20年、30年后,你能否坐到他的位置,如果是的话,那你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做。不管苦,不管累,继续好好做。做教授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我将来做教授做到退休,我都心满意足了。
不是你找工作,而是工作找你
要怎么看工作的回报,你是要看全部回报,还是工作的货币回报。如果斤斤计较,看到的钱只是金钱,那看到的就太窄了。对于年轻人来说,工作最重要的回报不是金钱,而是你在当中积累的经验,你积累的信誉和机会。比如我在北大教书,当老师一个非常重要的回报就是他的学生,有很好的学生被你教过,这就是最大的回报。这是权衡一份工作是否适合你的标准。每一份工作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每一份工作也都是下一份工作的前奏,我们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才会有下一份工作。周其仁老师在回答同学怎么找工作的问题说,我们不应该找工作,而是让工作来找我们。比如说,我最早写博客的时候,我没想到会成为一名专栏作家,是博客在贴出去两个月后,一位编辑照过来的,邀请我给他们写专栏;我到北大教书也是受到邀请;我来得到做课程,也是受得到的邀请;我到奇葩说当导师,更是因为马东老师的邀请,从原先的顾问到导师。
为什么工作会找你?那是因为你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了。许多人喜欢听别人的成功经验,喜欢打听现在的宏观经济怎么样,眼睛盯的是别人,也不可能再做成别人。
有一个辩题是说别人说能者多劳算不算坑。这道辩题的重点在于你信不信你的努力是有人看见的,有人感觉到的,在职场里是有人知道的。有人不信就会觉得努力是白努力;但其实努力都是会被人看到的,只不过是什么时候表现出来而已。所以你要相信,做好手头上的事情,有人能够看见,那你就会做得很好。对于工作来说,真正好的收入是下一份工作,下一个工种,下一次完全不同的机会,不是你现在的岗位上能够提高多少。下一次的岗位,下一次的机会在哪里?是别人给的。别人之所以会给你,是因为他们看见你在做自己的事情时是怎么做的。
图片来自得到APP5. 我在生活中我经常碰到犹豫的时候。比如是不是该选择大城市发展,怎么平衡家庭和个人发展,你能用经济学知识帮助我做更好的选择吗?
面对选择,每个人有具体的家庭背景、有具体的约束,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我总的想法是到人多、集聚的地方。到更大的平台是让自己的价值发挥更大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样一套房子,在纽约上东区和在阿拉巴马州,它们的价值就是不一样的。所以区别是你在什么平台,跟什么资源搭配,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拿博士学位的学校在美国不算一流大学,但是有两个诺贝儿经济学奖得主。后面做博士后研究,我就去了芝加哥的西北大学,在一流的大学里,经费充足,可以让各大经济学家飞过来,开个会,见个面,于是我把心目中英雄般的经济学家都见了一遍。
所以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在一起非常重要。特别是年轻人。
图片来自得到AP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