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惊蛰——“菜鸟”的日子

惊蛰——“菜鸟”的日子

作者: 四妙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1:41 被阅读0次

     


    立春之后,

    土地经过了雨水的滋养。

    沉睡了一冬天的生物,

    正在准备苏醒。


     

    和许多人类早晨定十几个闹钟一样,

    大自然也在开工前准备了

    闹铃时间”。

     

    这就是——


    当惊蛰的雷声响起,

    万物都挣扎着从睡梦中醒来,

    准备迎接春天。

     

    “惊”就是“闹钟”响了,

    而你却不愿意

    从床上爬起来的样子。

     

    人物一理。


    古代人认为,

    “打雷”这件事情

    一定是有专员负责

     

    《山海经》中说

    打雷专员雷神

    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

    后来才慢慢演化成

    我们熟悉的

    拿大锤鸟人形象。

     

     

    打雷时,空气中的氮和氧

    会经电离和化合

    形成易被植物吸收的氮肥。

    这就是自然界的高能固氮”。

     

    古代耕作缺少人工氮肥,

    庄稼丰收

    雷电功不可没。


    春雷响,万物生”。

    “蛰”就是“藏”的意思。



    藏起来睡了一冬天的动物们

    也在惊雷的声音下,

    不得不起床了。

     


    二十四节气,

    每个节气有十五天。

    古代人又把这十五天等分为三分,

    每五天称为一“候”。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惊蛰前后,气温开始回升,

    正是桃花开放的时候。

     

    《诗经》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首诗,写的就是初春时,

    惊蛰前后,美丽的新娘出嫁了。

    二候仓庚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仓庚”就是黄鹂。

    三候鹰化为鸠


     

    “鸠”其实是一类鸟的统称,

    比如“鸠占鹊巢”里的“鸠”就是杜鹃。


    古代人发现到了春天,

    天上老鹰都不见了,

    其他的小型鸟类却比之前多。

    就认为,鹰到了春天都变成了鸠。

     

    《世说新语》中还有一个典故,

    说老鹰虽然外表变成了杜鹃,

    但是眼神还是一样的凶狠。


    可想而知,杜鹃给古代人

    带来多大的精神伤害。


     

    惊蛰这个时期,

    燕子这样的候鸟

    也从南方回到北方。


    这时候也正是

    油菜花盛开的时候。

    除了好看,

    油菜还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

    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

    惊蛰这个时期,

    还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



    而刚刚出了正月,

    舅舅们从“剃头”的

    恐惧中解放出来。

    大朋友、小朋友都要剪剪头发

    预示着新的一年健康、好运


    北方还有吃炒豆子

    炒面棋子(小面块)、

    煎糕的习俗。

    南方则保留了赏花、祭祀的传统。

     

    从唐代开始,

    “二月二”就有“挑菜”的风俗,

    甚至宋代人一度将其更名为“挑菜节”。

     

    参与“挑菜”的人只能通过品尝,

    来猜测是什么蔬菜。

    并根据结果,有赏有罚。

     


    从中医的角度讲,春季木气上升,

    正是养肝的好时候。

     

    宋代诗人梅尧臣写《和挑菜》,

    “出土蓼甲红,近水芹芽鲜。

    挑以宝环刀,登之馔玉筵。

     

    芹菜专入肝、胃二经,

    平肝凉血、清热利湿,

    最能除心下烦热

    对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

    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文字 / 乌头汤

    编辑 / 熊呆呆

    主笔 / 小翟老师

     美术 / 青枭


    微博 @教画画的小翟老师

    ⊙注:本公众号为中医健康知识交流共享平台。文章仅供学习参考,如涉及用药疗方,请在执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惊蛰——“菜鸟”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lt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