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济学中充斥的最大谬论

经济学中充斥的最大谬论

作者: 九儿学长的职场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7-10-14 15:00 被阅读0次
    《一课经济学》

    亨利·赫兹利特(Henry Hazlitt)

    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专栏作家,《福布斯》杂志总编辑斯蒂夫·福布斯尊称他为“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新闻人”,当代“自由至上主义者”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重要成员。

    《一课经济学》是他的第一本重要著作,这本书1946年一出版即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至今已被翻译成8种文字,在全球销量早已突破百万。他一生勤于写作,撰写了18本专著和无数的评论文章。其重要著作还有《道德的基础》、《凯恩斯经济学批判》等。

    本书反复强调的一个教训:研究各项提案的影响时,不仅要观察短期内特殊群体所受到的影响,也要考察长期内所有群体受到的影响。

    一个简单生动形象的例子“破窗谬论”:一个顽童抡起砖头砸破了面包店的橱窗,店主怒气冲冲跑出来,男孩早已逃之夭夭。看热闹的有人安慰他,玻璃碎了很是可惜,可也有好的一面。玻璃店有生意了,新橱窗要250美元,玻璃店多了这250美元,会去别的商家那里消费。那些商家有了生意,又会向更多的商家购买东西。小小一面破橱窗,竟能够连续不断地提供资金给很多商家,创造许多就业机会。结论便是:扔砖头的熊孩子,不但不是社会的祸害,反而造福了社会。然而,面包店主损失的钱谁来负责,并且店家的那250美元可以用于购买其他产品,那么售卖这些产品的商家有了资金便会向更多的商家购买东西,那么结论就变成了:由于面包店主的250美元没有按原计划进行,导致了后面一系列商家没了生意,潜在的就业机会也给抹杀掉了。然而,面包店主的这种潜在的事情没有发生,人们也看不到,因此也就没人关心和注意了。

    但就是这样的谬论,在现实的经济生活却是大行其道。在公共建设方面、税收方面、关税保护方面、“稳定”价格方面、产业拯救方面、最低工资法方面等等,都随处可见这样的谬论,只不过这种谬论被重新包装了而已。

    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德国社会的高福利,高福利必然伴随着高税收,这无疑是拿那些高收入人群的钱来补贴那些低收入或者是没有收入的人。因此,你会在高福利国家看到那些不找工作,只靠救济金生存的健全的人。具体的案例,可以看《罗辑思维》中193期“共同体的意义”中详细阐述了福利背后的故事。

    中国的实例,中国鼓励出口,并对出口进行补贴,一些企业的产品之所以具有国际价格的竞争力,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出口补贴。例如中国轮胎行业的出口,每一个轮胎政府补贴5美元还是5元我记得不太清楚了,也正是这种补贴,使得轮胎出口的企业取得了国际市场并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但是政府补贴的资金来自哪里?来自税收或其他方面,税收来自于每一个纳税人和企业。这最终的结果是满足了这一出口产业的利益而损害了纳税的人和企业。

    没有一种技术的改进不会伤害某个人或某个群体。

    实例:淘宝的兴起的那几年里,马云被很多年轻人所崇拜,但是却被很多线下实体的店家所抨击,因为淘宝的兴起使得很多线下实体店的生意越发难做甚至倒闭。我甚至听到过一些店家说,如果见到马云,非得打死他不可。这其中也不乏很多媒体也为线下的实体店的申诉,声称马云使得一大批人失业,但是他们没有看到,淘宝给为多少人提供的就业机会。

    人们往往不会注意共计更加或者新发现所带来那些分散各处的利益,而会去关注少数人因此遭遇的损失。例如,每个人都在享受量增且物美价廉的咖啡时,这个事实很少有人注意,人们更多看到的,只是有一些咖啡种植者因为咖啡豆卖不上好价钱而生活难以为继。

    一些经济主张都有着另外的一面,就好比一枚硬币的都有两个面,同样的主张,换种说法就会缺少吸引力。例如:当有人说,拯救经济的方式就是增加信贷,就等于说,加重债务就等于拯救经济;当有人说,繁荣之道是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就等于说,让城市劳工购买的食物价格涨价就能迈向繁荣;当有人说,刺激经济复苏的方法是提高工资率,就等于拐弯抹角表示,只有提高生产成本才能促使经济复苏。

    这样的事情不仅在欧美资本主义市场上能够看到,在中国依然能够看到,只是我们习惯了政府的管控,也没有对这方面有进一步的思考。

    再次强调本书观点:只关注XX决议对特殊群体产生及时影响(利益),而忽视了XX决议对整个社会(更多/每一个人)的长远影响。”是经济学中充斥着最严重的一个谬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济学中充斥的最大谬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nx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