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史几千年,能够留一注脚的必定是不凡的人物,我们去读伟人的传记就是想要从中学到什么,得以获益用于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然而我们仔细得去研究其中的细节,有佩服,有羡慕,也有惋惜。。。
苏东坡先生是一个大诗人,区别于唐诗,他作为宋词的先锋们把这一经典文化又推向了另外一座高峰。后来的人把他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中有数篇文章可进入中华的艺术文明史经典之作,其自成一派的画风,值得后辈追捧一时。
其次先生是一个文化工作者,不仅诗词写得好,字更是当代大家,同时积极进取在画作上也有很大的成就。
然后先生是一位有仁爱之心的大儒,对待政敌不痛打落水狗,对百姓知疾苦,更知如何解救于危难之中。
苏东坡先生是一个达观的人,不仅遗传了祖父爱玩会玩的性格,而且特别有创造力。在黄州没有好的酒菜,自创东坡肉,在惠州找不到好喝的美酒,自造桂花酿。一生颠沛流离,仍然能够享受途中的美景。虽然命运多舛,但是一生非常幸运,不管是家庭和睦、有子弟爱护尊敬,即使被贬斥到海外苦闷地仍然有子嗣相伴,朋友拜访。
在这里我就说说先生都有少许缺点,同时对于我辈有什么启发。
1.对待金钱
先生一辈子除了少年,还有一段时间在京城居于高位之外,有很多时间是出于贫困状态的。特别是老年时期,在被贬惠州,因为修建房子以至于家里没有存款了。
然而在杭州做太守时,有一位卖折扇的年轻商人因为还不了贷款被告于衙门,先生立马帮他做了一些画,就销售一空。先生有这么大的文才,却是甘愿受贫,是不屑于生财,还是不愿意凭借着此等文才去获取财货呢?
比较于我们 当代人,也有的认为自己多么有才华,仍然一贫如故,是要怀疑社会不公还是坦然接受自己并不擅长赚钱呢?或者就算是贫穷如此,仍然可以苦中作乐呢?
善恶心
先生有善心,也就仁义,但是对惩恶扬善并不在行。我们把人可以分为合作者,竞争者,但是一个人如果有害人之心那就是敌人了,对敌人怎能不忍。
比如王安石,他就是一个偏执狂,他要做千古名臣,我们不去阻碍他自然会被重用,只要反对他就会被逐出京城。他这种性格的人,你和他讲一千,道一万,仍然是不能让其信服的,要是把他拉到田野间去看看,会有很大的说服力。
再说神宗,历史的定论是一个善良的皇帝。自古皇帝,昏庸的在于享乐,稍微正常一些的大多想要有一番成就的。一个年轻的皇帝,自然奋发图强,作为大臣不帮他分担忧愁,助力梦想,那就撤退吧。这些个腐儒们,自己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会反对王安石的改革,有什么用,能有多大的用?
最后说道王安石的哪些走狗,本来就没什么道德的人,为了达成目的当然是不管手段,只讲目的。刚好老臣们要舍身取义,竟然不知,当你把位置让出来时,你就给了别人随意处置自己的机会了。自以为保住了名声,身家性命却在他人身上了,不甘愿做司机,那么一路狂飙的路上其他乘客都只能是受害者。等到太后拨乱反正的时候,又是这一帮子腐儒们,竟然不追究。要知道政治斗争是零和游戏,你得到了别人就不能得到,当初被迫害,那么对于奸臣就不能姑息,不说把这些人流放、杀头,至少永不能录用。
教育观
在封建社会,掌舵者是皇帝,在太后执政期间,先生应该作为皇帝的老师,好好教导皇帝这才是最重要的国是。文章中更多的看到邀请一大帮人饮酒作画写诗,人生好不自在,岂不知自己的命运都是在皇帝手中的,不说去讨好皇帝,至少要培养这个少年有正确的三观吧。昔年,窦太后把汉武帝逼迫得不行了,忍耐多年,至少培养了皇帝的基本素质。此时,太后的八年时间,只是把他当做一个小孩培养就不对,还是应该请小皇帝参与政治当中,为将来平稳过渡做出计划。文中视乎,太后死了之后年轻的皇帝还有怀恨之心,可见得其中的沟通是有问题的。这也造成了皇帝对其不喜,纵容下臣随意贬斥。
再者先生是一个创造力十足的人物,不仅在于工具,在教育上却有无心插柳之举。前些年我去三亚博物馆游玩,看到其中介绍苏东坡先生对于海南岛的各种贡献,于人文成就特别大。自苏东坡后海南岛开始有了科举状元。
通过先生一生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优秀的知识分子,不在朝堂上有所成就,可以在学术上有建树;一个人在事业上时起时落,实际生活上却可以发挥主动性去创造更多的快乐和闲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