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此刻打开文章的人,肯定有被文章题目所吸引才点进来看来,那么如果真的是这样,可能可能会让诸位失望了,今天我变成了一个标题党,但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此文写的对得起读者。
说起来林徽因和三毛,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但把她们两个放到一块,应该大家鲜有耳闻,而我也是凑巧最近两天晚上一口气把两本书给听完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文章,我只能说是巧合。
林徽因一个才气过人的女人子,一生和梁思成厮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一直陪伴,这是近代中国才子佳人的典范。
但这个才华横溢的女人,却也被很多人诟病,引发很多的争议。可能吸引力法则吧,有才华的人总会被有才华的人所吸引,至少有两个同样有才华的人被林徽因吸引着,并且影响深远。一个是大家熟知的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金岳龄,前者是鼎鼎有名的诗人,后者是学识渊博的教授,同样都被林徽因的才气和学识所折服。徐志摩为了这段感情不惜离婚,金岳龄为了这份感情终生未娶,但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注定了一辈子的遗憾。因为才华走到一块的他们,却并没有因为感情的纠葛而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他们之间关于学识,关于美的认知的交流,这也是只有内心格局足够大的人才可以做到的,然而他们都做到了,所以有时候提高自己的认知真的很重要。
然而关于林徽因,她人生最有才华最出名应该是建筑学所做出的成就,而爱情只是她人生最不耀眼但又容易被人们提起的事情。梁思成和林徽因是近代中国建筑学的奠基人,也可以说是拓荒者,没有他们夫妻两个人的努力,中国现代建筑学无从谈起。因为热爱建筑,又恰巧赶上那个时代,困难相对于看到自己作品的成就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从一无所有,到搜索中国古代书籍,再到实地考察,他们两个用毕生精力为中国建筑学发展铺平了道路。所以我们记得林徽因更要记得她的对建筑学所做出的贡献,即使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仍然为人民纪念碑的设计而绞尽脑汁。至于她的美术,诗歌方面的才华只能说是繁星点缀,建筑是她真正的光环。
而差不多了年龄相差了半个世纪的三毛则和林徽因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又完全截然不同的人生。
林徽因从小受到正统教育,相对比较知性,而三毛从小叛逆,与众不同,离群索居,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童年,也注定了以后人生会走向不同的轨迹。
两者的才华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在不断的升华和突破,但二者最大的区别莫过于感情。
在爱情面前,三毛似乎注定了悲剧,爱的人不是生死就是离别,总是求而不得;而林徽因的身旁除了梁思成,不同的时期总会有不同的追随者,任何时候都不缺乏知己伴侣。
三毛的一生,我只能用轰轰烈烈来形容了,敢爱敢恨,敢作敢当,但是因为太过于刚烈,从小就备受摧残,备受打击,以至于自闭多年始终无法走出阴影,直到最后一位老师用自己的真心用心帮她从黑暗中找到希望。
虽然如此,走出阴影后的她,才华并不能改变她多变的命运,对于感情,她越想抓得紧,而上天就越愿意跟她开玩笑,有才华的人可以互相吸引,但她从小需要的安全感,没有几人能够知晓并且去加以呵护,而只是被她的才华所触动,至于除了才华之外她需要的,没有人能够给予她。除了荷西,那个等了她六年的西班牙男孩,可惜好景不长,荷西走了,上天总喜欢给她开玩笑,她唯一的爱情没了,刚刚光亮的生命又开始褪色。
对于感情,她已经不再敢去奢求,于是把最后的心思放在写作中去,唯有写作可以让她的内心得到释放,写作中她可以做回自己,也只有在写作中她才能够忘记荷西。
可是命运捉人,不只是感情,就连自己敲打的文字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回应,她对这个世界已经开始绝望。爱情没了,文字也没了,唯一活下来的理由陪伴父母,此时也无暇顾及。死亡于她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三毛走过万水千山,却最终还是无法走出自己的内心,与其说被外界打败,不如说被自己打败了。死亡是一种选择,但却给我们留下一个不完整的梦。就如一个人告诉你前面风光无限好,但把你带到前面她自己就撤了,难免会有些煞风景。还好顺着这条线我们确实可以发现人世间真善美,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人生的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林徽因和三毛,都因为才华被世人所折服,但也因为人生的不同轨迹而被人们所唏嘘。愿我们都能够成为那个既靠才华,又可以做回自己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