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前给娃报了小熊美术线上课程。初心是想让娃练练握笔,免得以后写作业太慢。每周1-2次上课,主要看娃的心情和时间;画材包括油画棒、马克笔、轻黏土。手工+画画,兼而有之。流程包括课前准备画材、课上一段动画引出绘画主题,然后是分步骤画画,最后作品拍照。
几次上课下来,能够看到孩子的进步。老母亲也颇感欣慰。
1.上课的热情尚在。一提起要上小熊美术,娃就很开心的去选课。
2.约30分钟的课程,全程坚持上完。不仅自己认真听课,还承担起监督我学习的任务。比如上课期间,老母亲站起来开门必定会引起娃的大声阻拦:好好坐着,我们上课呢!
3.已经学会用笔画圈圈、线条,用轻黏土捏圆球,用剪刀剪开纸张,用胶棒粘东西。
4.画材准备、回答问题、拍照上传、作品收集,基本可以自己独自完成。
5.主动把作品拿给家人、小朋友,满脸喜悦的介绍自己的作品,满满的成就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越来越暴躁:上课时,老师会分解步骤,用什么颜色的画笔、在什么位置、画出什么形状,但是娃要么在老师没有开讲前已经下笔操作,要么不按章法的随意画上几笔。看着如此敷衍了事的娃,老母亲内心窝着一团火,尽管克制又克制,但是暴躁情绪难免流露出来。
我的暴躁点在哪里?
1.娃不好好听课?怎么算好好听课?只有照本宣科的学习就是好好听课了嘛?自己做完后,坐在板凳上耐心的等待老师的下一步操作就不算好好听课了嘛?
2.什么是艺术?艺术本就是创造,为什么要局限在一笔一画的刻板之中呢?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布局、不同的形态才让世界如此丰富多彩吧。
3.控制的欲望、崇拜的心理、转移的期待作祟?兴趣爱好匮乏的我,内心颇为艳羡音体美达人。如果有一项兴趣爱好,就能把现在的无趣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吧。从现在开始,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为之努力是一件艰辛事,更何况可能面对一无所获的失败呢?人生实难,放过自己吧。但是心有不甘,于是潜意识里把这份期待转移到娃的身上。本意想让他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但是又担心事出反常,娃会不会让自己的愿望落空?不能在专业上给予指导,只能在有限的认知里让娃跟着老师按部就班的学习。当娃脱离既定的学习轨道,意味着对画画技能的掌握即将失控,焦虑、恐惧由此席卷而来。
如果有人指责我打着爱娃的旗帜,满足自己的私愿,我一定会立马反驳。但是静下心来才觉察到想要给娃追求所爱的自由,却又害怕面对不如己意的结果。矛盾、纠结的直接体现就是就是时而宽松、时而严苛的要求,时而暴躁、时而平和的情绪。这种内外不一的状态让娃迷茫,也让自己疲惫。
尤记得郊游时遇到一对写生的母子,妈妈认真享受的画画带动了孩子的全情投入,真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孩子看见才会相信。找到自己所爱,用热情带动孩子参与,远胜于喋喋不休的教导。如果暂时还没找到所爱,那就静静地、用心的陪伴、细心的观察,为每一次的进步真挚的鼓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