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天忽然就很冷了。早上上早自习的时候觉的分外寒冷,看日历,才知道是小寒到了。民间谚语说“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果真如此。小寒就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天时从不负人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81990/d7882b7b356d7300.jpg)
小寒三候,第一是雁北乡,二是鹊始巢,三是雉始鸲。
大雁是古人判断节气特别重要的一个依据,大雁在古代也是文明的象征,古时候有用大雁作为礼物的惯例。我记得孔子向老子问礼,就是捧着一只大雁。古代婚姻中最重要的礼节就是送大雁!
二候是喜鹊开始筑巢,喜鹊感觉到阳气了就开始筑巢。中国人特喜欢喜鹊,这个时节人们最欣赏的是喜鹊登枝,叫做喜上眉梢,所以这幅画上定有一枝红梅作陪!
最后一候是雉始鸲,雉就是野鸡,到小寒最后的五天以后,野鸡终于感受到阳气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它的同伴。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81990/4f5e11f6bab0de7e.jpg)
小寒时候过去的很多典故都跟御寒是有关的。唐朝长安城小寒时节社会上是互相要送礼的,皇上给臣子赐口脂,赐蜡脂。杜甫有诗说,“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口脂就是现在的润唇膏,蜡脂就是擦脸油。皇上体贴,给大家最好的皇室的化妆品!
那么古人是怎么御寒的呢?
以火炉取暖应该是最古老最简单的方式。秦朝的时候有钱人家就已经创造了壁炉和火墙,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烟道,包在墙里头跟灶台通着,睡觉的那个炕里头也盖有这种孔道跟灶台通着,一烧火的时候热气往炕里走,俗称火炕。
汉代的时候就出现过层次相当高的可调节温度的房子,这个房子的建筑材料很特殊,是花椒。用花椒和在泥里面成保温层涂抹在墙上的,这样的房子是冬天待在里面特别温暖。只有皇后宠妃才配住!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住椒房的!《长恨歌》里面说,“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温暖芳香的房中,一个厚实的挂毯,美妙的女子,温馨场景!
冬天要有御寒的材料,穷人穿的东西就是褐,是一种粗的麻制的,稍微能够厚一点御寒的东西,用褐做的衣服不保暖也不美观,可能就是麻袋片的意思。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面说“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这是穷人家的日子。
富人家穿裘皮,“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锦帽貂裘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穿上,起码得是“为报倾城随太岁,亲射虎,看孙郎。”得是苏东坡太守这一级的人能够穿。裘类是达官贵族穿的东西。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81990/79c7c436d17f5b4b.jpg)
小寒时节雅俗共赏吃的最多的食物就是火锅。大雪纷飞;呼朋唤友,围着火锅,这个时候是个热热闹闹的仪式。
商周的时候就有小火锅,那个时候青铜器盛满了菜也就够一个人用的,到了三国时候,吃火锅就已经很普遍了,清代乾隆皇帝曾经在嘉庆元年,宫中摆过千叟宴,摆了1550多个火锅,同时围着火锅吃饭的人超过5000人,这大概是历史上记载的最热闹,最大的火锅宴。
关于小寒古人有很多诗歌,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很酷的诗,名曰《狂言示诸侄》,里面有这样几句:
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
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意思是说,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东西,不要嫌房子小,人夜里睡觉,也只能躺在只一个卧室里。更不需要太多车马,我们又不能同时骑在两匹上。
此话放在做事、过日子上,亦如此。深冬严冷,把轻盈的心放在厚实的衣物和坚定的信念里,就会升起一个和煦的春天来。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除了劝朋友们穿厚袜、多加衣、喝热水、吃好饭外,还想说,放宽心,生暖意,新的一年平安是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81990/f922e7ab8b9a073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