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照有很多叫法,比如观照、内观,觉察,自我观察等等,都是一个意思。主要内容就是觉察自己的情绪、身体、起心动念,将意识收回到本体内。
觉是觉知,照是照见。有觉有知,有照有见。觉即意识,觉即心。
知暖知冷而心非冷暖;知动知静而心无动静,知有念起而知心不起不随,此知不入过去,不想未来,不落目前,也不昏沉,亦不无记。如是之知恒在当下,无所依赖与对待,心中荡然无住,安乐无比,即是觉照现前之时。
如何开始进行心灵探索之旅呢?当您在大致不受干扰的场地和空闲的时段中开始进行禅修,这时候,您的心就由向外看转换成向内看,也就是「觉照」,也称为内观或觉知、觉察,就像探照灯一样,将前面的东西照亮,看得一清二楚。向内看并不是说把注意力封闭在内心,对外在世界浑然不知,而是以身和心作为主题,外在世界作为背景,而觉知、觉察整个的实际状态。
觉照的进行,从哪里开始比较好呢?就常规而言,从觉知自己的身体状态入手是最容易的,开始您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如何觉知?就是呼气的时候知道呼气,吸气的时候知道吸气,无论呼吸是长是短,都不要去控制它、改变它,只要了了分明就是了。
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全身,您可以从头顶逐渐移到前额、后脑、两耳、两眼、鼻子、嘴巴、嘴唇……,往下一一注意,直到脚底。一部份、一部份去觉知生理的状态——松、紧、冷、热、酸、麻、痛、痒等等,进行的速度和细微或粗略可以自行调整。您也可以随机式地就身体比较有反应的部份加予觉知,很重要的是对身体的放松或紧绷的觉知。
当您把注意力收回到身上,身体将自动调整它的生理变化,朝向更为放松、暖和、舒畅的感受,不过这是自然的过程,不要刻意去操控它。当在活动时,也要觉知自己的操作,包括手势、两脚的移动,弯腰、蹲下、站起,甚至洗脸、刷牙、拿东西、开门、关门这些细微的操作都要学习了了分明,不只是被习惯的操作所推动。能够这样学习觉知、觉照,就可以培养定力。
其次,您可以发现身体与情绪的关连:当情绪起伏时,觉照到从事件的发展到身体反应的变化和情绪的起伏,譬如遇到交通壅挤时,心情就变得烦躁。
对于所有情绪的生起,如气愤、哀伤、担心、惊恐、嫉妒、失望,即使是细微的变化,也要如实觉照,才会慢慢脱离情绪的漩涡,不致被它淹没。您可以学习看看自己闷闷不乐时,身体是否有点僵硬?高兴时身体是否舒畅,呼吸心跳是否加快等等的身心反应。
常常这样觉照,您将会发现似乎有一个不动的觉照者在观看自己的身体和心情,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身心的活动景像。既不加以批判好坏,也不必解释原因,只是单纯的觉照而已,禅修到此地步,可以算是有点进步了!正如神秀和尚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无论修的是什么法门,念佛或观息,直接回到正念就是了。正念生起时觉知正念。杂念生起时觉知杂念。觉知像镜子一样,一直照映自己的身心变化,这样就是在禅修了。
觉照没有通过修行升起时,它一直就在,只是没有开始工作。觉照升起时,觉照真正开始工作,它一旦开始工作,就很难停止。觉照像是一把万能钥匙,逐步打开心结、转化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