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为什么要学英语?”
这个讨论的问题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伪命题”,这个伪命题的问题在于——根本没有可讨论性。讲到一些没有讨论必要的争论,猫妈想起来有个朋友发给我一个“三季人”的故事:
当年一个穿这一身绿衣服的人和孔子的弟子争论,到底一年有几季,绿衣人说一年有三季,孔子的弟子说有四季,他们约 定,谁错了,就磕3个头。结果孔子对他们说,一年有3季,孔子的弟子不得不向绿衣人磕三个头,绿衣人很得意地走了。事后孔子的弟自问孔子,为什么一年有3季,明明是4季吗。孔子 说:“你没见到那个人一身绿衣服吗?他就是个蚱蜢,生于春季,死于秋季,就没见过冬季,你跟这种三季人争什么,就算争到天黑也没完,还不如给他磕三个头,反正他也活不过秋天。”
像这样的辩论对手,你是没有必要和他争论的,争论也只有拉低自己的智商。
还有一种讨论挺有趣的,猫妈的一个朋友批评猫妈推孩子太厉害,说孩子不要去推,要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成长,长大了都有出息。这个没错吧?那猫妈只能对这位朋友说:咋你三个孩子都在大厂里工作呢?我们怎么评判一个孩子将来有出息呢?最简单粗暴的不就是“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赚了大钱“吗?
猫妈不会做饭,我的队友前几年还试图批评我纠正我培养我,后来也不说了,套用一句网络用语“成年人的世界只选择不培养”。反正你选择了我,也不是看重我会做饭,我能够为这个家庭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做饭做家务的。然后我有个朋友很会做饭,大伙儿都说他能干,他也总是在众人的吹捧中,但总是觉得怪怪的,又说不上来。猫妈就把他的心里说讲出来了:你这种工作也不怎么样的,养家糊口都困难的,只会做饭的,那是别人没什么来夸你;要像我们家队友以及他的同事那样,工作又好又会做法,那才是真正被人羡慕的。
也就是说:一个人拥有的一种能力到底能为他带来多少价值?从价值去反推拥有或者学习这种能力的意义。
说到英语学得好的城市,都讲是北京和上海。猫妈的学生中也见识到了,英语学习不仅是底子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习惯和态度。
比如猫妈有一个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的学生,妈呀,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倒并不是说人家一来就有多牛,和所有的新来加入学习的同学们一样,一开始都是摸不着头脑的,因为猫妈这里的课程强度大、要求高、作业压力够呛。猫妈采用的是温水煮青蛙的方法,一开始还会有家长埋怨猫妈太松,要求太低,作业都是好,没有专门点评讲解,渐渐地就开始加码了,往往都是那些一开始埋怨最凶的逃走得最快。所以越是高年级的越是难以招架,除非整个班级大换血或者是完全重新开,否则后来者要融入原来的学习氛围中,不是不可能,是很吃力。而这位学生在经过一段时候的磨合之后开始进步和超越了。
同样的情况并不完全局限于这两个城市。猫妈在国外,对于国内的地域界限已经不是那么在意了,偏偏是有的家长来报名的时候要提醒我:我们不是在大城市的哦,我们这里的英语教学就是很一般的哦;甚至还有的跟我说,我们在深圳的,深圳的学校英语都是很差的。猫妈这里马上一个大问号出来了:为什么深圳学校英语就差?于是我就抛出一篇我们家天使的作文,我说“这个小姑娘就是深圳的哦,人家的英语可是非常非常好的哦。”
********************************
现在回过来讲为什么要推英语(是的,不是学英语,是推英语,是把英语学到一定境界,力求比一般同龄人都要好)。
很多家长说:趁着孩子小,时间多,把英语的基础打好,把英语抓上去,那么到了初中就可以抓理科了。难怪猫妈这里的低年级学生越来越多。
这种说法没错,完全没错(有错也不能说,只能说没错,“三季人”的故事别忘了,或者说别杠,杠就是你对)
语言学习是一种积累,要的是一种习惯和态度的培养。
猫妈见过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学习,与其说是他们在学习,不如说是家长在学习。只要家长忙了不在边上陪着,自己就不能学习。
这个“不能学习”的情况猫妈来具体讲一下:
猫妈有个低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咋地,这个“不咋地”怎么评判呢?是根据这位同学的作文,基本上没有一次作文是给我好好完成的。长期下来,一贯这样的表现,而且跟家长沟通了无果,猫妈就自动为这位同学贴上“英语不好”的标签。
后来,猫妈加强了课堂的沟通,不是单纯的我问一个题目然后点名让同学回答了,而是每个同学都需要书面回答问题,3年级以上就需要打字回复了。这个时候猫妈发现:这位“英语不好”的同学,无论是上课的理解问答题、难词填空题、还是书写分析题,都做得相当完美。用词准确、回答精辟、句式通畅、打字速度也特别快,和他的作业判若两人。
猫妈一开始觉得比较吃惊,在课堂上留心观察,发现基本上每节课的课堂表现都非常突出,听说读写都很棒,思路也相当清晰。然而一到回家作业就又恢复成了老样子,不是说完全不做,就是写嘛也写不了几个字。
这个孩子的问题是作业的时候家长不管,没有人监督,他在做作业的时候没有鞭策,没有动力,写两句觉得很闷了,没法坚持下去了,就停笔了。—— 这个时候其实是需要家长的小鞭子的。
低年级的同学有能力学好英语的,但是因为家长没有努力,这样的结果是比较可惜的,所以这种情况应该推,而且推的是家长。
**********************************
还有一种低年级的孩子是家长培养出的“没有能力”。猫妈也见过这样的学生,正好和前面说到的相反,作文写得非常漂亮,简直不像这个年龄段能写出来的那种。“不像这个年龄段能写出来的”作业范文猫妈这里有好多,所以我绝对不会奇怪。但是我从孩子上课的表现来看,是达不到这个能力的,也就是说很多作文都是家长写的(或者我们说家长教的)。
家长教作文当然不反对,但是家长要注意不要培养出来一种完全的依赖,也就是没有家长根本写不出来。这便是妥妥的“不能学习”了。
完全依赖家长的孩子在写作上没有经过个人的思考,所有的点都是家长想出来的。
英语学习有两种:一种是表现,这个单词你认识就认识,不认识就不认识,不认识的单词就是不知道;还有一种是理解,句子都懂,问题也懂,就是回答不出来(标化考试的阅读理解大多是这样的)。
猫妈这里给举个例子,这是我们阅读课上猫妈提的:
一个故事中主人公选A,他周围所有的人都选B,于是主人公很困扰,也想选A。猫妈就提问了,如果你是主人公,你怎么办?你是和大家选的一样,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哲学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你应该选A还是选B,而是你的选择是不是要和大家的选择一致。
有的同学不会思考,想得很浅,就告诉我会选A,因为A有多好多好。这样的思考一开始就错了。
为什么写作会难?
绝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思考不够,通俗的说法就是“写不出来”,实际上是“想不出来”。
如果说上面的题目太难,猫妈来讲一个更简单的阅读理解:
说一个小孩子新养了一条狗,她在地上放了一个碗,对小狗说“来吃啊”,又在地上放了一个碟子,对小狗说“来喝吧”......题目问:小狗需要什么?很多孩子的回答是“碗和碟子”。
放了碗是让小狗吃,吃什么?吃食物。放了碟子是让小狗喝,喝什么?喝水。所以小狗需要的是食物和水。不会思考的同学看到的就是表面的碗和碟子。
不知道我们家长平时教孩子读书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对于思考深度的培养。
*************************************
这只是低年级,猫妈来讲一下高一些年级对于英语学习的需要。
如果说到了初中抓理科,那要看这个理科在未来学习和学校申请中的分量和地位了。猫妈现在已经遇到很多小学生家长来告诉我自己的孩子是理科生是文科生,这种预先给自己设定的局限是不可取的。
理科生也要考语文和英语哦,看你能把这些放弃到什么地步。是不是打算走数理化竞赛的路线然后保送清北交复的?可能在国内可以吧。在美国,有没有看到过多少数理化计生大奖得主后来都“全聚德”的?在美国申请大学,你是不打算考AP英语呢还是标化考试的时候放弃英语部分?
英语学习根本不是读两本小说这么简单。
猫妈有个学生,上精读课,读短故事写读后感,总是觉得很吃力,说想不到读不懂,老师讲了也没用,最好是老师一条一条说明白了然后自己听写得了。家长解释说孩子是理工男,读不了文学,转不了弯。但是猫妈的课除了读文学还有论文的写作,还有辩论文的训练,这位同学还是很吃力,写分析的论文也分析不到点上。
还有的高年级同学还需要家长来帮助,老师上课讲了不听,也不回顾复习,只是等着家长来分析,但是家长没有来上课呀,关键还有的家长能力已经跟不上了。这个时候家长真的就是拖后腿了。
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思维不单是在语文或者英语中才能体现出来。
********************************
最近猫妈在帮美女老师准备SAT模考的题库,整理的时候我看着这些题目真的有一种哑然失笑的感觉,有的题目实在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于是我想起来,以前美女老师鼓励我好好研究SAT的考题,说如果我把这些题目搞定了,我就不用专门教英语,我就去教SAT好了,生意可好呢。说得我信心十足,就动手研究起来。一开始确实得心应手,相当简单,但是做着做着做到了大段文字题,特别是关于统计的,我看着就头痛。然后我就很丢人地放弃了。
这个笑话为的是说明:语文不好的话,数学中的应用题也会是大问题。
在美国加拿大,很多一年级的孩子不会做数学题,不是不会做算数,是文字题上的英语单词不会读,当家长把题目读出来的时候孩子就会做了。这是低年级孩子没有把形象的文字和脑子里的单词声音结合在一起。
高年级看到大段的应用题就烦,人家题目上说了半天了,不是没读懂就是读漏了。标化考试结果出来后家长可以去看看,是不是像猫妈说的都是那几道特别长的题目不会做的,如果是的话,那就是英语拖后腿了。
只要你不能保证你的数理化计生的竞赛一定能送你进好学校的,AP英语和AP文学的你就不能放弃。同样不能放弃的还是SAT和PSAT。而这些功夫不是到了高中再努力就可以的。
猫妈的高中文学课已经改换了书单,我对同学们明确表示了,我换书单的目的就是针对高中的英语类考试的,本来我还打算列几本我喜欢的名著,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现在看来根本来不及了,于是我列上的全部都是高中必读,也就是说既然是高中文学就全攻高中书单,要说功利的,猫妈还真是不赖啊!
有的同学和家长可能会说自己学校没有要求读这些书,好吧,高中多了去了,你们学校不读,不代表其他学校不读,你的孩子不读,那就是大问题了。
这个还不是“卷”,我们都知道学语文多读书的重要性。我们不能打着专攻数理化的借口不进行课外阅读。
********************************
猫妈这里说一个题外话,可能对于我大多数的家长没有作用:
猫妈在公立学校代课,见到了太多的公立学校的问题,不是说公立学校不好,猫猫头还在公立学校里呢。由于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去公立学校的,所以我们家长还是可以稍微引起重视。
对于公立学校,家长们最担心的一个是师资力量,一个是教学资源,一个是学习环境,一个是群体影响。关于这些问题,猫妈近期的感想可能会给家长一个解答:
这两天学校都在考试,考试我们是知道的,也可以想象到,就是大家正襟危坐,奋笔疾书,抓耳挠腮,愁眉不展的样子,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想象还有考试的时候是老师组织大家看电影的,然后在课堂上有吹牛聊天的,有睡觉的,有打游戏的,有发呆的...... ?我监考的班级就是这样的。
代课老师一般来说就是正课老师请假不在场了,需要有人在那里照看孩子们,监督作业,顺便解答疑惑。猫妈平时很少机会可以代课AP班,偶有一两次机会都是在AP考试以后,老师和学生都放松了,我去教室里,人都没几个的。我所代课的班大多数都是像我现在监考的班级一样的——完全不是一个高中所应有的学习氛围的场所。也就是说:基本上AP班和IB班的老师都不怎么请假,很少需要代课;反之......
如果说家长是甩手掌柜的话,这些家长是标准的代表,他们送孩子来就是找个人看孩子的。屏幕上播放的电影是Selma,这是一部以马丁路德金为主角的历史题材的电影,这位美国历史人物所代表的精神我们大家都很清楚了。金博士一生都致力于为实现黑人获得自由的权力而奋斗,直至他生命的终结。猫妈我有幸也在课堂里欣赏了这部电影,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整部电影都在反复提“种族隔离”(segregation)这个单词,因为当时黑人们没有太多的人权,没资格与白人一起“坐”车,在餐馆一起用餐,进学校一起学习,去商场一起买东西,去教堂一起祷告,甚至连喝水都要区分——这些都是让他们受到屈辱的历史——然而让猫妈觉得遗憾的是,我代课时踏进的那些教室里仍然还是这样的情形:黑人学生还是和黑人在一个班级,这不是种族上的隔离,是学识上的隔离。他们基本上不能进入AP班,甚至连Honor班都很少,大多数都是一些不重要的低水平学科,或者就是专门为黑人学生开设的黑人文化班,讲述黑人应该有什么人权。
高难度的班级,比如AP班和IB班,基本上就是亚裔和白人孩子的天下。顺便说一句,墨西哥裔或者说是西班牙裔要么是和黑人孩子在一个班,要么就是自成一个班,上课的时候也是吵吵闹闹的。
公立学校的资源基本上不会差,如果猫妈是错的话,那就退一步说磁校的资源还相当不错,就我所观察的教室里的教材,就相当地不错。
剩下的就是担心不要进入鱼龙混杂的班级,这个是选课的技巧,而更关键的是:你选的课程难度足够高的话就可以自动避开你不需要的环境了。如何避开不需要的环境?如何成为作出选择的人而不是被选择的对象?能力非常重要。
在美国学校中的天才班考试就是一个避开的机会,而在国内,当现在越来越多的呼声说高考会取消英语,这也是一个机会。你相信了,你就要面临被选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