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日做的事,就串成了你的生命——时间统计践行笔记

每日做的事,就串成了你的生命——时间统计践行笔记

作者: 游_Iris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17:47 被阅读0次

    上周四有幸在金马社群听思源的分享《思源,凭什么在币乎崛起》,分享相当精彩,思源不仅将她在币乎写作、社交的经验倾囊相授,还层层推进,分析这些成功经验背后的底层逻辑,不仅在币乎有用,在其他领域也一样受用。

    分享精彩到让我相形见绌。思源年轻、漂亮、声音柔美又有感染力;背后透出来的坚韧和智慧更是让我景仰。医院的工作想必不轻松,身为宝妈,除了学习、写作,还做社群,带动简书和币乎的一大帮新手一起进步……面铺得广,还能挖得深。这都是怎么做到的?

    思源的分享主题是币乎写作,然而我更感兴趣的,反倒是支撑她高产的背后的能量。因为写出好文章,除了方法技巧需要练习外,更需要阅读和思考,需要有足够的认知支撑,这些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投入,也是没办法积累的。

    思源说:上热门不是目的!我深以为然。

    于是我到简书去追了她时间管理文集下,《只要1年,你也可以“看见”时间——我的时间统计践行史》以及《时间统计法总结季》的所有文章,并仔细做了笔记。借此,我也开始回溯我的时间管理践行史。

    (以下是我践行时间统计的实践经历,但没有干货,你有兴趣读读吗?)

    一 我的时间管理践行史

    时间管理我不是第一次做,从13年开始,陆续学习和使用GTD时间管理法,理论是《小强升职记》,也参加了小强老师的训练营,主要是使用滴答清单做日程安排,这帮我度过很长一段职业进阶之路。

    滴答清单用了几年,后来中断了,原因在于我所做的工作,突发性的事件多(重要,且紧急),杂事也很多(不重要,但是有期限,且必须完成)以至于列好的计划项目往往一拖再拖,看着总也完不成的清单,我很焦虑,不知道怎么面对挫败感。

    之后就只做留有裕度的大致规划,再列每周的清单,在一周时间里去调整安排,用的工具主要是印象笔记。

    虽然我仍然没做透,自己也依然极为平凡,(甚至还经常为自己的卑微而焦虑)。但客观地评估,从13年的觉醒以来,我已经从普通员工变为公司的骨干员工,也跨越了“不敢任管理者”的鸿沟,团队带得越来越顺利,陆续得过几个集团公司的大奖。

    这很大部分要归功于时间管理,因为仅仅是列清单这一项,就能让你的思路和目标更清晰,行动更有条理。

    二 我的时间管理法与统计的区别

    之前我的时间管理法,主要是以“完成待办事项”为切入点的,重点在于收集待办事项→分轻重缓急→在合理的时间去完成它。

    但是对于“做哪件事情需要多少时间”,“每周有多少时间花在哪些事情上”,是没有确切概念的。

    我也很想知道,我每天觉得这么忙,为什么都想不起来到底忙了些什么?没有成果,总得留有痕迹吧?

    于是,在看到思源做时间统计的时候,也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三 时间统计第一周的复盘和总结

    周五开始进行记录,第二天用电子表格做了个统计表,第三天统计表又改进了一下。这一记录,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事情(看下面的反思和总结)

    第一天(3.29周五):

    复盘:

    1.早上6点半起床,有15分钟刷手机,不属于有效时间(碎片信息,别时候看也可以)。更好的是缩减这15分钟,试着把前一天的时间统计放在这个时段完成。

    2.工作中的有提升空间的“次有效时间”,大多是用来“跟踪”/“协调”/“分配任务”,这个时间在刚上班和快下班的时候用得最多,还有可能是因打印机不行、系统问题等引起的时间耽搁。

    为了减少“次有效时间”,要有意识地考虑时间成本,跟踪协调集中有效,尽可能精简;设备不行可选其他时间、其他方式、交代其他人去完成,避免自己的注意力被分散。

    3.一天中会有几次想要刷行情、刷币乎、微信、刷淘宝的念头(比如今天就是想看看思源用的手帐淘宝有没有卖。)这些都属于碎片信息,基本是没用的。  刷淘宝买了《奇特的一生》算是有效行为。但是明知道不需要买手帐,还是想要看,忍住几回之后,还是花了大约2-3分钟查阅,后来意识到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注意力会被干扰,而且我已经准备好了时间记录用得本子,不需要买,所以CUT了。

    4.晚上有个计划外的时间支出,就是突然不想看书学习了,想看剧。后来看了个讲古典音乐的片子,吃了点零食,花了40分钟,片子没看完,但是自己感觉可以开始学习了,就不再看了。这个休闲的需求应该有觉知地允许自己有,坦然地享受这个时光。

    总结:

    1.早起缩减无效动作,把前一天时间统计放在这个时间段;

    2.跟踪协调要集中有效(跟踪谁,具体内容,尽可能精简);设备不行可选其他时间、其他方式、交代其他人去完成,减少次有效工作时间。

    3.减少刷行情、刷币乎、微信、刷淘宝的动作。避免无效信息打扰,有必要时,集中做。

    4.有觉知地允许自己有休闲的需求,坦然地享受这个时光。

    第二天(周六):

    复盘:

    1.好的地方:家务和阅读写作穿插进行,统筹安排、劳逸结合。

    2.没有跳绳,保健时间应加强。

    3.用电脑时间长了会累,安排计划时要注意这点   

    4.发现晚睡会造成第二天精神不佳,最佳入眠时间是在10点半之前,最好提前1个小时准备睡觉。

    第三天(周日)

    复盘:

    1.睡眠近10个小时,主要是午睡时间长。最好保持规律,早睡就不会那么累,午睡定时起。

    2.休息时间超出预期,尤其是夜宵,居然坐在小凳子上快2个小时,非常不利于腰椎保健。

    3.如果是读写,一般25-40分钟会感觉疲累,会起来休闲,但是做比较机械的工作,比如做表格、画图纸,就会不知不觉继续做下去,所以这里有个做表格时候的65分钟都没有起来走动。这个要注意。

    总结:

    1.  9点半开始准备睡觉,第二天起床不累;午睡控制时间,0.5-1h  

    2.休息时间要注意控制

    3.注意做表格、画图等工作时长,及时休息。

    第四天(周一)

    复盘:

    1.关键任务已经完成。

    2.今天的工作效率不高,主要因为制某报表的纠结状态。身体状态也一般。

    3.今天睡眠时间调整合适,午睡40分钟,可以安排一点时间做事;

    4. 把统计放在早上,错峰出行;

    5. 晚上的时间利用有限,感觉疲累。在睡前的无效时间较多,不想学习(做计划内的事情),但是又拖着迟睡了。

    第五天(周二)

    复盘:因为记录得比较粗糙,所以工作间歇的正常休息记录去掉了,有些在事后补录,因此无效时间界限也比较模糊。更简单的同时,对时间使用的要求也更没那么严格,会有时间黑洞存在。需要注意。

    周三和周四记录与周二差不多,没有什么事都随时记下,有许多时候忘了,之后再补的。

    四  这一周,我经历了很奇怪的变化

    本来记录是为了“自律”,但是我从第三天开始,有许多反常的动作“比如吃零食,吃宵夜,看电视剧,熬夜不睡”等等,是因为生理原因还是巧合,又或者是时间统计带来的焦虑感引起的?不知道。

    总之是经历了一个小低谷,过了三天后恢复过来了。时间记录也更细致起来。

    虽然原因不确切,但是这样的“觉察”让我对真实的自己更加了解。这几天思考分析,可能和“情绪资源耗尽”有关,这是个有意思的点,之后会再跟踪。

    五 回头看,时间统计是否值得做?

    时间统计本身的时间成本:

    约每天记录15分钟,复盘30分钟。

    周统计的数据不确切,因为模型还不稳定,目前我只有大类的时间统计,但是具体事项(比如阅读、时间统计)的分类汇总还没完成,一共几个小时总是要的。

    得到的:

    是对时间使用方面的思考以及改进,对自己习惯和潜意识的觉察。这个在每天的反思里可以得到体现。

    也让“以终为始”有个数据参考,比如我觉得“健康第一”,那么每天不足一小时的投入是否足够?都是睡8小时,是否调整一下事务的顺序,让自己早睡,身体状态会更好?

    挑战

    这件事情值得做,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

    至于能否坚持,仍然是大象与骑象人两个的博弈。

     最后:

    向柳比歇夫致敬!他是一个高效且丰盛的生活典范。

    许多美好的偶然都在改变我们的人生,感谢思源,向你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做的事,就串成了你的生命——时间统计践行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gs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