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672926/a7f3661da9cdca7c.jpg)
您听说过“生命八要素”吗?分别是:不吸烟、不胖、运动、健康饮食、健康睡眠、血压正常、血脂正常、血糖正常。近期一项最新国际研究表明,达到这8项心血管健康指标的人,可延长近9年寿命。
为何要强调血压正常?血压对健康的影响有多大?高血压患者夏天发现血压降了该马上减药吗?2023年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一起来听专家聊聊血压那些事儿。
忽冷忽热血压波动,心内科病房患者增一倍
血压对健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不妨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动脉粥样硬化很常见,静脉却很少发生粥样硬化?
“静脉跟动脉结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血压问题。动脉压力高,血液流动冲击血管壁时容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进而形成粥样硬化,而静脉压力非常小,因此几乎不会发生粥样硬化,这充分说明了血压对健康的影响有多大。”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一病区主任常学伟说,血压与心脏健康密切相关,是“生命八要素”之一,而其他七要素也都跟血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气温的波动会直接影响血压,导致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心内科的病房就是天气‘晴雨表’,只要一降温,病号量马上就上来了。5月3日突然降温,第二天我们的病房患者就足足翻了一番,其中绝大部分是冠心病患者。”常学伟说。
做好这三点,让高血压患者平稳过夏天
再过几天就是小满节气了,意味着闷热的日子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夏季控压有哪些常见误区和容易忽视的细节?一起来听心内科和神经内科专家总结的三条实用干货吧。
■夏季控压不可松懈,夜晚血压易升高
很多高血压患者觉得,夏天的血压比冬天好控制,因为他们发现天热时血压会降低,有的甚至能接近正常值,于是就忽视了控压,这样做肯定是不对的。
“夏天血管扩张,加上出汗多,不注意喝水,导致血容量下降,夏季白天血压是会比冬天低一些,但很多人不知道,一般夏季夜晚的血压容易高。”常学伟说,尤其是血压不达标的老年患者,夜间血压升高的概率更大,主要跟夏季睡眠质量下降,以及降压药物减量或停用有关。
■发现血压比冬天低,先别急着减药
夏天发现自己的血压降低,要马上调整降压药吗?常学伟的建议是,先别急,因为高血压患者本身就容易出现血压波动。连续多次测量,发现血压低于120/70毫米汞柱,或老年人低于130/80毫米汞柱,出现头晕、乏力等低灌注状态,才可以考虑减药。
减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且在心脑血管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从半片开始慢慢减,减药后的两周内要规律监测血压,如果血压出现反弹,要及时就医,调整降压方案。
■及时喝水保持血压稳定,当心拉肚子“拉”出脑梗
“夏天,我们经常接诊拉肚子诱发脑梗的老年患者,大多是有高血压病史的。”该院神经内科四病区副主任医师张莉说,夏季腹泻高发,老年人如果出现连续腹泻、呕吐等症状,要警惕分水岭脑梗,这种脑梗虽然知名度不高,但在夏天不少见。
分水岭区是脑供血薄弱区域,当患者发生腹泻又不注意补水时,就容易导致这个区域供血不足,尤其是脑血管条件本身就不好的老年人,容易诱发脑梗。张莉提醒,天热时,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增加血容量,有利于血压保持稳定。
快收藏!专家教您自制血压“晴雨表”
两位专家建议,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夏季要规律测血压,可以自己制作血压“晴雨表”。这个表该咋制作?两位心脑血管专家手把手来教您啦。
先准备一个小本子,在纸上绘制一个表格,表格的第一行分别标注测量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接下来就是定期监测血压,并将测量数值准确记录在这个表格上。
虽然很多老年朋友天天测血压,但测量方法可能不够科学。对此,两位专家特别提到3个细节:测量前要休息20分钟,记得排空膀胱,不要憋尿测血压;测量时最好连续测3次,取数值接近的两次的平均值;推荐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腕式血压计虽然小巧便携,但准确度有待提高,不推荐用于家庭血压监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