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正躺在躺椅上休息,菜菜笑嘻嘻的把床头柜的茶杯端给我,还示意我喝,我喝了一口,他开心的笑温暖了我。
我不认为这是孝顺,他只是个15个月的孩子,根本不懂,我更相信,是我们给予他足够饱满的爱的结果,因为爱的价值,就是更多爱。
我们身在这样一个以孝顺为强大伦理逻辑的系统中,这个词,是这个系统最具分量的评价体系,而每一个孩子从出襁褓开始,就是被“听话”的。
新闻联播曾经有一个采访视频,一个大爷被问,怎么看待30岁不结婚的大龄青年啊?
大爷说:“30岁不结婚,就应该拉出去枪毙”
我邻居,在24岁那年和一个小伙子恋爱被家长否定,他父亲是把她关起来1个月,直到她接受父母给她安排的一场婚姻。
孝顺,民间的解释就是“听话”。
大部分人的平庸都是“听话”的结果。
我曾经开过一个杂货铺,每天和各式市井小民打交道,听到的所谓优秀,几乎都是和听话密不可分。
而听话本身违背了一个这样的事实。
我们当下的社会,一年的变化比过去十年的变化都大,而大部分父母,学习这事还定格在学校阶段。这样的思维如何给予当下环境孩子成长指导?
70岁的爷爷奶奶对于18岁孙子的前途忧心忡忡,他们并不认可他儿子(孩子父亲)的教育理论,总是各种消耗,不敢放手,宁愿花几百块钱去某个巷口找一个算命先生占卜问卦,笃信不疑。
在长期熟悉环境中,人是很容易患上习得性无助。
在孝顺背景中长大的父亲很难决然的认为“孩子教育权利与孝顺父母这件事是2个独立事件”。这不是身份解决的,是智慧决定的。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独立的。子女,父母都是人生角色,这种角色的阶段性目标都会不一样。
这是成长最重要的事实。
作为父母,教育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有一天“得体”的退出。
我的公婆问我,生孩子是指望孩子孝顺你么?
她的意思是,养儿防老。
不,那是她们的阶段。
动物的世界,最重要的责任是“繁衍”。(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孔雀开屏不是炫耀(那是无知人类的解读),而是为了吸引异性,将基因延续下去。
而今天,世界丰富的足以人类忽视繁衍的意义和价值。
生孩子不再是基因延续的命题,而是一堆经济数据。
“计划生育”是一个恶毒的发明。(100年之后或者更久,历史会将这个词等同17世纪欧洲贵族的“初夜权”一起变成臭名昭著的黑历史)
那些被洗脑的人,只是一茬政治韭菜,天生被收割。
我绝不要我的孩子去履行孝顺,因为相对于更年轻的他,我的思想都是老朽。我只会讲述我的故事,让他去学会选择,我们只是两代有交集的人,他的人生唯一要负责的是他自己,而我,也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