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通讯录里和微信里各有好几百人,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给我一样,常联系的人不会超过十个,有些甚至从留下联系方式开始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了。
社会研究人员早已发现每个人的社交边界是150个人,这些人是我们勉强可以应付的,多于这个数就像是我们通讯录里的大部分人一样一直潜水。
所以有时候我会清理通讯录,将那些好多年都没有联系或者基本不会有二次联系的人清理掉。
但其实我今天想说的不是让你也像我一样清理朋友圈,恰好相反,我是想让你维持住庞大的社交网络。
社交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六度分割理论”,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最少通过六个人和世界上的任何人产生联系。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运用这样的例子,前段时间有个大四的学经管的妹子找我,向我请教相关的综述性论文应该有些什么内容,虽然我也写过综述性论文,但是专业差距太大完全没有参考价值。但是我恰好有个好朋友是经管的在读博士,于是把问题发给她,然后把她的回答转发给需要的妹子。
在这个例子中,大四的妹子从我这里得到的答案其实是我朋友的回答,所以是她的二度人脉。
以前在工作中经常遇到需要找到某个人的情况,这时候只需要找到可能认识这个人的朋友就行了,就算他不认识这个人,也能找到一定认识这个人的人。
六个人就可以连接世界,但其实我们一般用三度人脉就能解决生活中大部分的问题,再多的维度会降低效率,而且联系感已经太弱了。
说到联系感,我们和其他人的联系有强犹如,超过两度的人脉就已经算弱人脉了,他们都在我们的150人社交圈之外。这150人里也有一些人是我们很少联系,大部分都是过节才知道还有这个人的人,这些人和我们的联系也是弱联系。
但是我要告诉你一件违背直觉的事,这些弱联系的社交关系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信息量。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好像是angie,她说她出了第一份工作其他都是通过弱社交关系找的。
我们如果要相信、要找工作,很多时候都是求助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人,但是这是个误区。和我们关系越密切的人,他们的信息量与我们重合度越高。
反而是那些弱联系的人,比如某场会议认识的,某个群里对过话的人,某次坐车认识的,这些人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很难经常接触的,有很大几率和我们的生活差异度很大。这些人拥有我们没有的信息,他们能提供更多工作机会,能介绍给我们更多朋友。
我之前有一个同事,自从分手之后一直希望我们能给她介绍男朋友,但是现在半年过去了也没人给她介绍。
虽然我一直想帮她,但是就像我给她说的,我认识的人大部分在成都(我成长的地方),少部分在深圳(我们在深圳工作)的也是她都认识的,所以实在没有人可以介绍啊。
其实她是所托非人了,她都是找和她关系很好的朋友,我们和她的社交圈有很大交集,如果她在生活中没有合适的异性,我们也很难为她介绍到合适的。
所以不要轻视微信通讯录里那些从来没聊过天的人,他们也许就是下一个能给你带来机会的人。
对于这样的弱连接社交,我们不需要像好朋友一样经常联系,只需要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发个祝福的信息,露个脸,不要让对方忘了你就行。如果遇到一些对方轻松就能帮忙的事情,一般都会愿意伸出援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