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说,为什么将酉几次让我去看《北京法源寺》这部关于晚清的历史剧,我都选择回避。
也许这只是本着不看即不存的不善良意义,懦弱地活着。
我是怕死的。
假使没有路过去学校路上的葬礼——一个丑陋的女人,以一个不合格妻子和母亲的身份死去。假如她没有死去,而仅仅作为一个从麻将馆走进美容院的生物,也许我会变得勇敢些。
但我只是坐在避雨棚下,清点真正哀悼亡者的眼睛和不停进食的胃。马路上,凉石,微雨,一群孩子互相追逐。更小的,玩起了“丢手帕”。他们围成一个群,眼睛全紧跟着圈外的人和那人手中的手帕。不用金钱,不用举枪,每个孩子都无比认真——无论手帕落在谁的身后,都会被捡起来。直到找到下一个接力者。
这是孩子的承诺,他们不仅从代价中学习,也从快乐中收获。而在死者,那只是巷子里的凄凉。
假使没有在另一场葬礼上大吃大喝三天两夜,而仅仅作为一个跳来跳去的熊孩子,也许我不会丢失所有孩子都在找的那条手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