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感谢屈原让我们有了端午节,还能吃粽子

感谢屈原让我们有了端午节,还能吃粽子

作者: 侹哥看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20-06-25 19:08 被阅读0次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全国人民要饮雄黄,吃粽子,有水的地方还要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据说这一风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生活在距今2500年前的楚国。他是楚国贵族,志向非凡,富有才华,多次被评为楚国大跃进千里马,一度很得楚怀王赏识,让他担任左徒。《史记》夸奖他:博闻强记,娴(xián)于辞令,明于治乱;内则辅佐君王,议定国事,发布政令;出则接待宾客,应对诸侯。

    这时的楚国已有800年历史,巅峰早过,政治腐败,经济也萎靡,人浮于事,得过且过。就像一个耄耋(mào dié)老人,晕晕乎乎,摇摇晃晃,深受各种老年疾病困扰,整天跑到地段医院打针吃药,吊盐水。虽然气数已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屈原作为贵族,天生享有奢侈的生活,高贵的地位,不知道比那些从平民起家的官员要少奋斗多少年,比大多数终生为生计奔波的低端人口幸福多少倍。人性都是趋利避害,自私自利的,若屈原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为渡过无忧无虑的一生,那太容易了,也无可厚非。但他偏不,因为他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有终极的人文关怀和济天下苍生的情怀。如果一个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人堪称圣人,屈原接近圣人。

    屈原批判享乐主义,反对贪恋权位,更痛恨对弱势群体的剥削,他不惜对自己的阶级开刀,主张改变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发展,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他很瞧不起这些整天醉醺醺,昏沉沉,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亲戚。这些家伙从不对国家上心,对人民负责,干正事很弱智,缺乏效率,给自己捞好处却贪婪和精明,狡兔三窟,把不义之财到处藏,不仅藏在楚国,还藏到齐国、燕国、赵国、甚至秦国。

    屈原逼迫贵族和官员们把利益让出来,把权力拿出来,资源和权利要重新分配,“举贤才而授能”,让有能力的人来干,毋庸置疑,此举必然导致强烈的官愤,吃进去的还要吐出来,谁乐意?

    官官相护,本是一家,屈原却要划清界限,损人不利己,大家觉得屈原很“作”,是个异类,不知道他图什么?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内忧外患,国家兴亡关他啥事?自己过好了不就行了。整个官场都跟屈原为敌,宁可得罪一大片老百姓,也不要得罪一个官,这些人能量大得很,屈原危险了。他们散布流言蜚语,还常在楚王跟前挑拨离间,屈原骄傲自满,自诩高明,口出狂言,说楚国能够蒸蒸日上,都靠他一己之力,连大王都不放在眼里。

    楚王是领导,领导敏感,自尊心强,耳软心活,他能做楚王是靠世袭,不是选举,很怕别人对他说三道四。假如屈原是楚王,可能也会偏听偏信,人都是有局限的。三人成虎,楚王渐渐不待见屈原了,屈原感到委屈,幻想着楚王能高瞻远瞩,分清是非,但显然高估了楚王的格局和能力,屈原对人性的理解是片面和天真的。

    屈原倾注心血的改革主张被束之高阁,楚王对他的厌恶溢于言表,他被边缘化了,墙倒众人推,以前他看不起的人都嚣张地骑到他头上拉屎。左徒当不成了,只好改当三闾大夫,类似于管理贵族家务事的宗人府长官,一个位高而无权的闲职。

    本来屈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磨一磨棱角,修一修城府,韬光养晦,伺机再起,但他崖岸自高,倔强难驯,不平则鸣。经常写几段楚辞,通过创作来抒发心中忧愁和悲愤,这白纸黑字的,又被他的亲戚朋友们抓个现行,于是断章取义,借题发挥,跑到楚王跟前进谗言,说屈原的文章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通篇都是神汉、仙姑、凤凰、天马,植物、动物、自然景观,还大量运用象征、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高深莫测,不知所云,很多字我们都不认识,以为他在写神剧。

    这帮小人做正事没一个上心,搞起歪门邪道,抓人家小辫子都精神着呢,凡事就怕认真二字。通过他们不懈追剧,果然发现个中深意。屈原真在发牢骚,借文字攻击朝政,他把自己比喻为杜衡、薜(bì)荔、芳芷、木兰、芙蓉、蘼芜(mí wú)、菉葹(lù shī)等名字都很难读的香草鲜花,贬低国家精英是莠(yòu)草、臭花、朽木。还什么“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嘲笑国家栋梁都是菜场的鱼,墙根的尿,唯有他自己是芬芳的花,且指桑骂槐,暗讽大王上下不辨,香臭难分。

    这种诽谤不能说全错,屈原正是对现实失望透顶,又不能缄口不言,这不是他的风格和性格,只好把苦闷的情绪转移到瑰丽多彩的神话世界,从神秘之境中找寻心灵的慰藉。他还不能秉笔直书,把朝廷骂得狗血喷头,这是找死,只能通过隐晦的文学手法来影射和宣泄。

    正因为如此,楚王不能直接杀他,但恨死了他,三闾大夫也干不成了,他被发配到边疆戍边。楚国是战国最大的国家,人口众多,方言庞杂,国土涵盖湖广荆州,江淮流域,吴越人家,直到上海滩左岸。这都是楚国十几代有上进心的老祖宗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家业,屈原若早生几百年,和朝气蓬勃的楚庄王站在一起,必定珠联璧合,一统天下。

    国家很大,屈原的流放路就很长,借此饱览大好河山,权当做一次长时间的旅游,旅游能丰富阅历,增长知识,广交朋友,锻炼身体,更能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离骚》、《天问》、《九章》都是他在旅途中创作的。《史记》赞叹屈原的文章和他为人一样,“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

    屈原在《天问》里向老天提了170个问题,牢骚满腔,怨天尤人,无故怨天,天必不许,无故尤人,人必不服,此乃感应之理也。屈原的后半生更将遭到老天和人类的双重报复。

    《离骚》,楚辞的灵魂,屈原精神宝库的钥匙,是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震古烁今,读者无不为之动容,只感觉文字能杀人,屈原太伟大,他超越了他的时代,甚至任何时代的人们。诗中不光迸发强烈的爱国主义,那显得狭隘,更放射出一种超越国家边界的高贵精神,那是坚持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批判精神;是加强内在修养,不断精进的奋斗精神;是百折不挠,上下求索的探知精神。

    几千年来,在世上活过的人类何止几百亿,但留下名字的就那么几个,其中就有屈原。屈原有争强好胜,不苟且的性格,他性格和他的时代不兼容,一个人若生不逢时,又格外倔强,爱惜羽毛,不肯做一点妥协,那他的人生就注定以悲剧收场。

    公元前307年,秦昭襄王继位,他在位54年,期间有很多作为,为重孙子秦始皇扫平六合,一匡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昭襄王是秦国福音,六国的噩梦,他母亲宣太后芈(mǐ)月还是楚国公主,楚怀王按辈分是秦昭襄王的大舅,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可外甥却不认这个大舅。

    秦国的张仪来楚国破坏齐楚联盟,说了很多口蜜腹剑的话,馈赠楚王身边人很多贵重礼物,求他们帮忙翘边,楚怀王耳朵根子一贯很软,立马和齐国绝交。不久发觉上当,恼羞成怒,他不想着重新起用屈原,赶走身边的小人,却仓促发兵报复秦国。

    秦国正中下怀,派出名将白起,白起的祖先是楚国人,还是楚国太子,楚国人为什么老是欺负楚国人,令人费解。楚国被教训得够惨,打了两仗死了八万人,楚怀王后悔了,这才想起屈原,要他赶紧回来。

    屈原满心欢喜地回来,本指望上上下下能够接受教训,从此振作起来,可现实再次他让失望,舞照跳,马照跑,该吃吃,该喝喝,该搜刮搜刮,该敛财敛财,他的熟悉的人一个都没死掉。不久政治方向变了,秦王主动示好,请舅舅去咸阳访问,将以国宾之礼接待。楚怀王又动心了,屈原竭力反对,不能去,这是圈套,你不能不长记性,犯同样的错。但除了屈原,所有人都鼓励楚王去,好像他们跟楚王都有仇似的。于是楚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又不理屈原了,他一到咸阳就被扣下,好吃好喝好招待,就是不给回来。

    楚王又后悔了,悔不听屈原忠告,像电视里接受采访的劳改犯,留下了悔恨的泪。楚王的眼泪都是以前脑子里进的水,最终他客死秦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楚国依旧歌舞升平,只有屈原痛苦万分,何苦来哉。

    一个楚王死了,另一个楚王站起来,腾笼换鸟,换来的还是那副鸟样。有其父必有其子,都跟猪一样活着,健忘是楚国的遗传,唯有屈原记性好,把国仇当家恨。眼看着希望再次落空,他万分痛苦,连连写奏章,催促当国者猛醒。可他叫不醒装睡的人,楚王被捅狠,假打呼也不成了,便恼羞成怒,憎恨起屈原,你怎么那么不识相,秦国是好惹的吗?

    于是屈原被再次流放,楚王解决不了秦国,倒解决了屈原,就像话剧《茶馆》里的台词:我干不过洋人,我还干不过你吗?要多无耻就有多无耻。

    这次屈原走得更远,深山老林,几乎进了神农架和野人为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每次嚼野菜,喝山泉,他总要由衷地说一句:人民苦啊!就像虔诚的基督徒,端起饭碗前,先在胸口划一个十字,说:感谢天主赐我们饭食。

    他的《离骚》加上最后一句,终于完稿,其文: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算了吧!楚国人都不理解我的志向,我又何必眷恋故土,再自作多情和你们搅和?)

    哦?看上去屈原想通咯,真想通那就好办了,他的余生可以在平静中度过。可惜啊,言不由衷,谁让他是屈原呢?流放生活艰苦,他依然关注时局,像失恋的男女,嘴上说想通了,心里一点都没想通,还老挂念对方活得好不好,开心不开心。

    形势一天比一天坏,公元前278年,秦国又来了,白起直接冲进楚国首都——郢(yǐng)都,一把火把宫殿和先王陵墓都烧了,估计白起的楚国祖先曾被其家族迫害过,白起公报私仇,厉害了,我的白。楚王想装睡也不行了,精神抖擞一路往南逃,好在楚国足够大,家底雄厚,烂船还有三千钉,总有白起追不到的地方。

    楚王过得很颓废,每天眼泪水泡饭,好像妓女被嫖客逃单,又被老鸨暴揍,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若一个曾受他迫害的人,看到他这副模样,肯定手舞足蹈,喜不自胜,睡梦里都会笑出来,你也有今天啊?

    但屈原就是屈原,居然痛苦得不得了,是不是犯贱呢?才不是呢,这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屈原对楚王没有感情,但对楚国和楚国人民有感情。楚王是法人代表,他要完了,楚国也就完了,两者无法割裂。说恨你呢,不忍心,说爱你呢,太违心。屈原也曾在这个阶级中,出身没法改变,两千年前的他还不具备宪政思想,只能循环在死胡同里,他不情愿地把对国家和人民广泛、深刻的爱,落到一个具体、肤浅的个人身上,其内心的煎熬和苦痛可见一斑。

    他本来还希望逃难的楚王来找他,等啊等,盼啊盼,人毛没有一根,最终绝望了。楚王虎死不倒架,面子比天大,让屈原回来就是证明自己以前不对,楚国人才济济,也不缺屈原一人忧国忧民,即便楚国真灭了,灭了就灭了,王朝更替,世道兴衰,各有宿命,屈原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屈原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内,形容憔悴,神情黯淡,像犀利哥一样,在江边徘徊,看日升日降,潮落潮起。《史记》安排了一个渔夫和他对话。

    渔夫问:你一个大贵族,怎么混到这个地步?

    屈原答:举世混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所以混到这个地步。

    渔夫问:那你为什么不随波逐流,一起肮脏,一起烂醉呢?

    屈原答:你洗完澡要换干净衣服吗?你干干净净肯往臭水塘里跳吗?劝我同流合污,蝇营狗苟,就是逼我往臭水塘里跳,那我还不如跳河,葬身鱼腹呢,那样还干净些。

    这段对话是司马迁虚构的,是他内心独白,他和屈原是一类人,最懂屈原。

    屈原眼看着楚国一天天堕落下去,盼望的中兴局面压根没有出现,足以证明当朝的君臣都是些混日子的酒囊饭袋,亡国就在眼前。屈原没了盼头,他说到做到,实践诺言,抱了块大石头跳进汨(mì)罗江,质本洁来还洁去。

    江上人民闻听屈原跳江,就各自驾船玩命似地去救援,可惜一无所获。大家十分悲痛,真怕屈原被鱼虾吃掉,就用苇叶裹了糯米饭,用五色丝线捆扎,投进江里供养屈原和喂食鱼虾。后来逐渐形成一种风俗,直到现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很多地方都要赛龙舟,家家户户包粽子,还有人家用彩线缠个粽子形状,挂在女孩子脖子上辟邪。上海五芳斋、乔家栅,北京京西北悬平坡虎岭,都是著名的粽子供应基地。

    端午节本该是个悲伤的日子,却成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节日,放假一天,还带起了一个食品行业。不要以为喜庆是不严肃,是对屈原的不尊重,恰恰相反,生活还要继续,谁会去缅怀楚国,但人人都会记住屈原,当一代又一代人津津乐道一个古人的故事,因为一个人而诞生一个节日,就是对他本人最好的纪念和赞美。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热衷为自己建纪念碑的人,很快就会被推倒,纪念碑应该树在人的心中,屈原就是,其人格魅力,精神思想该是何等伟大,迄今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谢屈原让我们有了端午节,还能吃粽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yb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