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读书未必有益,未必无用

读书未必有益,未必无用

作者: 茵陈April | 来源:发表于2019-04-23 10:46 被阅读0次

    读书这玩意儿,不是好东西,很累,很苦,很枯燥,会看得人头昏脑涨、昏昏欲睡。

    读书这玩意儿,有时还是蛮有趣的,书中的人如影像,历历在目,带人徜徉在幻想或演绎的世界里。

    读书这玩意儿,其实有点用处,别人骂街“他妈的”,读书人骂街就多才多艺了,或是杂文烹煮,或是谐音讥讽,或指桑骂槐,或揶揄暗讽,或是择外文骂之,不一而足,各具特色。

    笔者认为开卷未必有益,读书未必无用。

    诸如金什么梅、肉什么团的,尽管有少儿不宜的描写,但能被称之为奇书、名著,必有其精妙的地方。要是只顾其中羞羞的地方,发出人与兽本能的咆哮,那开卷是无益的。可在羞羞之余,能领略其中人物刻画、关系要领以及辞藻,那便是开卷有益的。

    至于读书有无用处,那就看你是否去用了,学会数理化而不去应用,那自然看不出来有用无用。看过了前面说的金什么梅或者洞什么子,能付诸实践,那也是有用的。

    因为实践参与者会开心。

    其实,知识千变万化,没有善恶。关键看使用知识的人,诺贝尔的发明用在开山修路上是极好的,用在杀人上也是高效的。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强调的是行动和理论的统一,和理论对行动的补充。比如说,知道孝顺爹娘而不去做是错的,去孝顺爹娘而不知道孝道也是错的,只有知行合一才是统一、完善的个体。所以,王阳明认为在致良知之前,必先知善知恶,为善去恶就是实践良知的过程,也就是知行合一的表象。

    读书及知识的应用,也是相同的。要知行合一才有用,要基于良知来用才是有益的。

    笔者还认为读书不在于读文章,而在于其外延。

    衡量一本书的质量,不应在于书本的厚度,而在于延伸阅读和引发思考、共鸣的数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不思考等于白搭,瞎想没存货等于发梦,这是孔老夫子说的。可以见得,读书的关键是内化,内化的过程需要思考,也需要旁征博引。你且看儒家思想统治中华大地的2000年历史,如果举国的官僚、士绅都耽于四书五经,只凭借经典的内容来治天下,那儒家统治早就被推翻了。可以说,经典只是考纲,八股是公式,真正写好八股的,都是学习过超纲内容的。就比如,学奥数超纲,但人家数学就是比你好,你待怎地?

    那么,读书就不应该囿于字里行间,有些文章需要验证,例如你大可以驳斥下笔者胡乱解释的王阳明理论,有些文章适合外延学习,例如读透一部《西方哲学史》比《苏菲的世界》花的时间可长多了,有些文章则需要思考,理学、哲学的尤其得思考。

    还有上文说的洞什么子,你得亲身实践,验证真伪。

    另外,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游历增长阅历亦是读书的外延之一。

    所以,打着读书理由而深坐闺中的肥宅们,出门亦是修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未必有益,未必无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ym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