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实做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才能从别人那里看到自己的样子,同时反射别人他们自己真实的样子。
我们生而为人,从婴儿开始,自己是无法看清自己的,只有投入关系,通过别人的反射,才能看到自己的界限与样子。如我们的父母、抚养人,再到同学、同事等等。
只是,这个关系,却往往是不幸的开始。举一个真实案例。
我在与深蓝老师做咨询中,自顾自的说,我不清楚自己的感受,所以我更不清楚别人的感受,这显得我很冷漠,但没办法,现在的是我确实是这个样子的。
深蓝老师停了半天,回馈说,不知道你平时与人交往是否都是这样说话的,我有一种很堵的感觉,你把路都堵死了,无法深入下去。
堵,就是深蓝老师真实的回馈,没有批判,没有想法,只是一种感受。
而这么多年,没有一个人,这样对我说过。
肯定不止一个人在交往中对我有这种感觉,但他们没说。关系浅的转身走开,有关系的是反击否定。却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听你说话感觉很堵。
第一次,我如实听见别人对我的反馈,那一瞬间,我忽然有点明白了自己的无意识行为,我害怕被伤害,那么在关系开始之前,我先把关系阻断了,其实这是一种试探,想试试对方,即便我把路堵死了,如果你真的想了解我,你一定会排除万难接近我的,这样我才放心,才可以信任你。
其实,内心,充满了对关系的恐惧,对伤害的恐惧。堵,是我对伤害的一种设防。
深蓝老师仅仅反馈我了一个“堵”,却让我有了这么深的察觉。所以,真实的感受才是关系中那面镜子。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起不到镜子的真正作用,因为我们离感觉太远,离评判太近。
在我们人生的第一面镜子里,也就是抚养人,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的母亲,这面镜子就已失真。当我们如实表现自己的时候,我们得到的只有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的反馈。更严重的情况,是他人情绪的投射,比如愤怒、烦躁、敌意、抗拒,其实这些情绪并不是对我们言行的真实反馈,而是对方没有释放的感受,这种失真的反馈让我们对自己的言行感受产生了错误的判断,认为是自己这样子是伤人的,是不被接纳的,那么便深深压抑隐藏自己真实的样子。
为了躲开他人的愤怒与烦躁,我们隐藏自己,便也拥有了深深的失落与隐隐的愤怒,这些情绪让我们也无法做别人真实的镜子,我们无时无刻在关系中都会投射出这些情绪,如果对方也不能辨识这个镜子的失真,便会一起迷失在情绪中,与真实的自己越走越远。
集体的迷失,镜子失去了作用,我们站在哈哈镜前面,却全然不知道里面的自己已经面目全非。
如何打破这个迷失,重拾真实的自己,每个人做好自己那面真实的镜子?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即便在关系中遭到对这种感受的评判、攻击、不耻与排斥,都要勇敢的定在原地,抱持自己的感受,不去理会他人失真镜子的投射,坚定做好自己那面明镜,如实的照射出真实的感受,维护这份感受,关爱这份感受,不容任何人践踏这份感受。
每一次,都坚持这么做,每一次,都勇敢的维护自己,让感受,真实的呈现,没有好坏,没有对错,没有耻辱,亦不骄傲,仅仅是一种能量穿越身体的感觉,与她同在,她会告诉你,你是谁,你要做什么,你要去哪里。
拥抱每一个委屈自己的人,祝我们更加勇敢,穿过那片头脑的枪林弹雨,回到温暖的心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