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摘】(简评)东京一年 蒋方舟著 伊藤王树摄

【书摘】(简评)东京一年 蒋方舟著 伊藤王树摄

作者: 一只虾米菌 | 来源:发表于2019-07-14 08:01 被阅读0次
    >> 在世界上所有的职业里,恐怕只有作家是越清醒才能越优秀的。其他职业的成功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催眠,鼓励自己克服缺点,战胜脆弱。只有作家不需要,作家住在自身缺点搭建成的监狱里。
    >> 到了吃饭的点儿,我想找一家看起来不错的餐厅,挑选了半天,父母总是觉得贵,到了门口又把我拉走。三番五次地,我便心底生出一层灰来:怎么会这样,变得这样滴水难渗?我担心自己老了也会成这样,因为弱势,反而偏要将自己身上生出一层角质来抵御想象中的“欺负”与“歧视”,把别人撞得头破血流。
    >> 同行却一点也不同心
    >> 爱想象中的人很容易,可当他们来到你的面前,爱他们就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
    >> “葬礼对于上流社会是最棒的事,你不会忘记出席葬礼时自己站在台上的样子。你必须耐心等候亲友们散开来。此时,你可以向家人致以哀悼,一旦所有宾客就座完毕,你拉起送葬者的手,低声对他们说些安慰的话,也把你的手放在他们肩上,要很可信,比如说:‘从今往后,如果你感到空虚,我想要你知道,可以随时依靠我。’你可以独自退到一个角落里,看起来是沉浸于悲痛。
    >> 我不太相信这样硬生生参禅的效果,我相信生活本身即修行,到了指定的地方才能参透人生的禅意未免太做作。
    >> 朝思暮想,萤光似吾身。魂牵梦萦,点点均吾玉。”
    >> 和泉式部是个奇女子。她是平安时代的文人,以写和歌闻名,同写小说《源氏物语》的紫式部及写散文《枕草子》的清少纳言并称三才女。
    >> 当然,这种女子教育并不是为了把女人培养成专业才女,而仅仅是为了增加她们在婚姻市场上的资本。
    >> 女人的传奇多半与男人有关,所以当我们提起那些耳熟能详的才女时,第一反应总是她们绮丽奇特的感情生活,作品不过是串联起她们一段段感情之间薄弱的线索,或是QQ签名一样的点缀。就像林徽因无论留下多少诗篇和建筑论文,她最有名的诗句依然是“你是人间四月天”,这诗歌满足了人们对于一个多情才女暧昧感情生活的想象,可其实是写给她儿子的。
    >> 亲王见惯了乌黑冰冷的发丝,低眉顺目的举案齐眉,反而觉得和泉式部这种无事生非的生命力亲近可爱,有种陌生的寻常感。
    >> 杨贵妃的热闹,我想是像一种陶瓷的汤壶,温润如玉的,在脚头,里面的水渐渐冷去的时候,令人感到温柔的惆怅”。

    2016.1.6 (星期三)

    >> 连好吃不好吃这种简单评价都说不准的人,没有做人的资格。
    >> 寿多则辱,这句话对于艺术家来说尤甚。
    >> 可大多数人没有塞林格那样精准的自觉——所有的创作与艺术史截取的部分刚好相等,不多出一分一毫。
    >> 现代人没有了手机如同在裸体闲逛,脆弱得不得了。然而脆弱或许是面对艺术最好的状态,没有镜头来掩盖自己的失措,不靠照片来让记忆偷懒,只能完全地暴露自己,把画面铭记在脑海里,然后绝望地看那画面一点点褪色。

    2016.1.13 (星期三)

    >> 看到人如此不遮掩地展示财富带来的权力,总会让我觉得尴尬。他们单薄的人性就像戏剧舞台上的丑角脸谱,鼻子上被涂抹了一大块白粉。

    2016.1.16 (星期六)

    >> 约在葛西海滨公园。我们坐在海边的草坪上,他带了本《红楼梦》,我带了本《斯通纳》,两人相对看书,像是到了异国他乡上自习。夕阳西下时,海变得很美,少男少女跑步的剪影像来自日剧的片尾曲。
    >> 如果不愿意在社交网络上暴露自己,就会“被消失”,永远地丧失了发声的机会,消失于表达的深渊中。

    2016.1.24 (星期日)

    >> 而成年后还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天真一面的人,本质则是复杂的——至少是见过复杂,才知道天真有多可贵

    2016.2.18 (星期四)

    >> 看到大汗淋漓的身体,我并不觉得性感,只觉得好惨。
    >> 痛苦放大了人对身体的觉知,痛苦让人感觉到自己正在活着。
    >> 跑步所带来的愉悦成为缓解这种焦虑最好的方式。关掉糟心的新闻,远离唠叨的妻子和讨厌的同事,把孩子的吵闹遗留在身后,关上房门,换上跑鞋,戴上耳机,美妙的协奏曲取代了嘈杂与抱怨,肉身与灵魂瞬间进入真空。

    2016.2.19 (星期五)

    >> ,有一瞬间,我几乎觉得可以永远这样跑下去,跑下去,黑夜变得越来越短,生命中的黑暗也像影子一样逐渐褪去。跑下去,跑进春天里,跑进和煦的阳光里。
    >> 恨它、勉强自己爱它、顺从它、奉承它、讽刺它,它都无视你而狞笑膨胀着。
    >> 奥登有首我喜欢的诗:“在正直的人群中正直/在污浊中污浊/如果可能/须以羸弱之身/在钝痛中承受/人类所有的苦难。”

    2016.2.20 (星期六)

    >> 从来没有像这一刻一样,想彻底退回到冬日的阳光、睿智的交谈、忙碌的阅读、甜腻的情话中去。有那么一瞬间有种幻觉,墙像荧幕一样,只要不盯着看,里边发生的一切就和真实的生活无关。
    >> 自由社会的人——比如我接触到的日本媒体人和教授,永远无法理解我们的痛与伤,仅仅是报以礼貌的同情和猎奇,同情我生长的迷人而恐怖的异域。

    2016.2.25 (星期四)

    >> 波伏娃曾说:“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2016.2.28 (星期日)

    >> 那种寂寥竟然是这么精心雕琢出来的。

    2016.3.8 (星期二)

    >> 一个作家是如何死亡的?从重复自己开始死亡。
    >>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外国人想天真了。
    >> 我喜欢鲁迅的一句诗:“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

    2016.3.24 (星期四)

    >> 在向往生的时候,容易陶醉于寂寥的秋色;在准备去死的现在,却急于逃离这样的风景。”
    >> 真正善良的人是敏感的人,而不是感伤的人,敏感的人刀刃永远向着自己,而不会像感伤主义者一样对着他人的伤口作诗流泪。

    2016.4.7 (星期四)

    >> 赤裸的过程用一种缓慢而诗化的过程体现,速度就像人堕落的速度。赤裸本身没什么迷人的,迷人的是堕落。

    2016.4.8 (星期五)

    >> 他还曾经在《叶隐入门》中教训日本人:“在日本,酒席形成了不可思议的构造:人变得赤裸,暴露弱点,什么样的丢人事、什么样的牢骚话都直言不讳,而且因为是酒席,过后被原谅。”

    2016.4.16 (星期六)

    >> 我相信他对这部作品的厌恶是真实的,可那不是出于对主角的否定,而是因为作者在写作中自内部深处发现了一座地狱,因此惊惶地停笔。

    2016.5.29 (星期日)

    >> 理想的状态是工作时能看着自己的伴侣,两个人像是在高中的教室,午后休息的时间,其他同学还没来。你看着他前排的背影,他在做题或者是趴着睡觉,这个背影就成了你黑暗岁月中最大的支撑

    2016.6.25 (星期六)

    >> 所有目睹过这种突发死亡的人,人生一定发生了某种变化,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型机关被开启了。对我来说,最显性的变化是我看视频时关掉了弹幕,我不需要预警了,我把它看作一个小小的练习,一个锻炼自己接受“无常”的练习。

    2016.7.23 (星期六)

    >> “在汹涌拥挤而不断前行的人海中晃荡,是一种奇特而孤独的经验。所有人都汇入这一条江河中,但每个人却都极力地想找出自己的出路。在人群之中,在躁动不安的气氛里,我第一次感到平静与自我。街上越是嘈杂和喧闹,我就越是安然自得。”我却无法找到平静和自我。

    2016.7.24 (星期日)

    >> 我喜欢奥登的一首诗:“我们如何指望群星为我们燃烧?/带着那我们不能回报的激情?/如果爱不能相等/让我成为那爱得更多的一个。”

    2016.10.10 (星期一)

    >> 或许对高更和凡高来说,有才华的人应跌跌撞撞地独行,可以相望,但不必相遇。遥遥相望,反倒生出许多带着暖意的回忆来。

    2016.10.15 (星期六)

    >> 自然的宁静和理性,与人类的狂热和疯狂作对。看山看水,其实是以山水的目光看自己,看自己的短视和狭隘。
    >> 觉得海洋奇妙,它总是不断被划出道道伤痕,又总是处于完整无损的状态。海不会记得我来过,我的人生却被带到了未知的航道。

    2016.11.8 (星期二)

    >> 作家创作小说时,每天早上都折回起点,校正自己,重返现场。整个过程如海上遇难者一样孤身挣扎,没有人能够伸出援手。这种工作靠灵感和热情都是无法支撑的。
    >> 我的本质就是创造冲突的根源,我就是个小说家。
    >> 华兹华斯有句诗说:“我等诗人年轻快乐地动笔,最后的结局却是消沉和疯狂。”
    >> “人在被彻底打垮时才会询问真实。”

    2016.12.20 (星期二)

    >> 完美的受害者是不存在的。痛就是真相,还击以痛就是真相。

    2017.1.11 (星期三)

    >> 人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庭院,这个庭院是开放的,欢迎很多人来做客。但是庭院中还有一个小木屋,小木屋的门是紧锁的,那锁很难打开,有时是连环锁,有时甚至是死锁。庭院是我们出于社会规范而展现出的温暖与友善,那是假山假水,小木屋里关着的灵魂才是那个真正的胆怯的自己。

    2017.1.17 (星期二)

    >> “我并不关注那些光荣殉教的强者,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惧怕肉体折磨、害怕死亡、卑微怯懦、因一心拯救家族成员而放弃信仰最终踏上踏板的弱者。我要使他们重新从历史的尘埃中苏醒过来,在这个世界上昂首阔步地行走,倾听他们的声音,这只有文学家可以做到
    >> 为美丽、良善的东西而死是很容易的,为悲惨、腐败的东西而死才是困难的。他们都选择了更为艰难的后者。
    >> 这就是荣耀战胜权力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权力不断改换主人,而荣耀永远保持着不熄灭的一束火苗。
    >> “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的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

    【小说别册】 雨男

    >> 因为害羞,反而显出一种冷漠,像一碗被堆得高高的刨冰。
    >> 她把时间的性价比变得很低,五十音图足足学了一个月——其实她记忆力很好,寂寞的人生那么长,要稀释了才能充满。
    >> 我有时真有幻觉,看到书中的旧灵魂跳出来,掸掸身上的灰尘,伸了个懒腰。
    >> 我有迷路的特长,总是准确地走向正确方向的反面。
    >> 日本是一个不鼓励人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它鼓励人“做最好的自己”,以此来服务社会,但并不鼓励人发展出对抗社会的精神力量。这或许是为什么日本最伟大的艺术家们都是叛逆的黑羊。


    点评

    回味过后,对日本的饮食和美术馆产生了超级强烈的向往。关于艺术,关于文学……整本书看起来很流畅。

    脑袋里总是回味着,吃葡萄长大的牛的牛肉是什么味道的……

    还有就是那些她演讲中提到的骇人的社会新闻【这些社会新闻都是真的】

    然后就是关于大屠杀,我于迷迷糊糊中看过关于卢旺达大屠杀的纪录片,书中的研究很感兴趣,做学者和作家也是很有趣的工作呢。

    有一句话是说“尽可能的体面”,关于父母,感同身受。有一次父母来武汉看我,我也是会去在意他们的穿着打扮……是否会让自己丢了面儿……

    有一瞬间是作者自己和朋友去看脱衣舞表演,自己提议的,结果众人却不是很开心。这种瞬间也是……就像我们有一次去吃火锅,我点了酸菜,然后有人大声的质问,谁居然点了酸菜……我吓得……那顿饭吃的都心不在焉……后来一起去吃饭,很害怕点菜,有一次点了手撕包菜,没什么人吃,因为是自己点的,就拼命吃,它份量少一点呢,似乎自己就少一点罪过……其实只是它的口味不好而已……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太敏感了。太不豁达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摘】(简评)东京一年 蒋方舟著 伊藤王树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zv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