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教养的具体含义了 再搜一搜
教养
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属于他律教化显现。它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
辞典上说:礼貌是指言语动作谦恭的表现;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详细释义
“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它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
特别指出,人若没有教养,便是家长老师的失职。
“教养”,在西方文化中写作“Manner”,
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等等。
英国王太后曾说:“Manner”实际上是英国皇室存在的一个象征。
“教养”在我们当今的文化中,更多被归类到“礼仪”“素质”“道德”一类。
礼貌和教养不全是一回事,
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懂礼貌和礼节的人不一定具备教养,而有教养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环境中的礼节和礼貌。
比如一个有教养的农民会很好地遵守乡村礼节和礼貌。
礼貌和教养的关系问题:
礼貌是外在的、表面的,它是经过训练和刻意就可以装出来的。
而
教养是发自内心的,它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
也就是说
一个人有礼貌,讨人喜欢,他可能内在是自私虚伪的。当说一个人有教养时,不仅说明他的外在行为,而且还说明这个人的内涵、道德品质是好的。
一开始说起教养,现在知道,若非出于真心而表现得面面俱到,那只是礼貌,但礼貌的行为坚持一段后可能会改变态度,成为发自内心的,礼貌也就随之转化为教养了。
由此看来,
礼貌似乎是教养的基础,它是获得教养的量变的修炼过程。
好的教养是天生发自内心的行为,它是善良地对待他人,它是一种天性,而不是后天的强制学习。
教养与礼貌
教养与礼貌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区别在于,
教养反映的是人本质上的品质与道德水平,反映一种积极的对己对人的态度和行为,而礼貌只是人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的对人谦让恭敬的外在举止。
它们的联系在于,
有教养的人与人相处时总会借助礼貌这种形式。因此,我们既不能说一个社交场合彬彬有礼而私下总说人坏话的人有教养,也无法说一个“刀子嘴豆腐心”,十分热心助人的人有教养。
换言之,我们既需要内在道德品质的美好与完善,也需要外在行为举止的礼貌与得体。
两者统一,才有助于我们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否则,别人对我们要么“避之惟恐不及”(如果我们是伪君子),要么“敬而远之”(如果我们是满口粗话的热心人)。
教养的核心
“教养”在良好人际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爱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温文尔雅,注重细节,关心他人,心胸宽阔并发自内心,正派真诚、光明磊落等等。
教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
因为关怀,
我们才能注意并准确地把握交往尺度,给别人留下了必要的私人空间;
我们才会克服种种不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注意处处使用礼貌用语,努力营造文雅平和的氛围。
人际交往有一条基本规则:
你怎样待人,别人也怎样待你。你关怀别人,对别人体贴、周到、真诚、正派、尊重、得体,别人通常也会反过来如此待你。
久而久之,你就会具有人际吸引力,你的社会交往、社会赞许需要就能得到充分满足,于是,你便为自己创造了一种有助于持续发展的良好的人际环境。
如此,你便具备了一个人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外在资源之一:健康的人际关系。
因此,教养中的关怀是一种有助于人际交往进入良性循环的对人、对己的大关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