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反应,就是遇到事情会有应激反应;经过锻炼的人,应激反应中会多一些情绪和理智的因素。
这就是我能够持续日更到今天的基础。 写作的意义,就是阅读量和简书钻吗?写在日更第一百天。为什么要说这个事情呢?
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人说我写的东西没有价值,二是我却要鼓励自己还是要写下去,不能忘记自己写作的初衷。
众所周知,想清楚才能说明白,才能写明白。
目前我之所以写的不够清楚,不够明白,无法打动人心,更多的原因是我想的不够清楚,不够具体,不够深刻。
面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放弃写作可以解决吗?显然是不行的。持续写下去,反而更接近我当初的想法。
言为心声,文字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表达的形式而已。
思考问题是一个技术活,虽然不一定很高深,可是即便是日拱一卒,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我只不过是在努力去做而已。
因为思考问题的时间是碎片化的,那么写出来的东西也几乎一样是支离破碎的。再加上,日更文大多是一挥而就,几乎都是想到一个话题,一个内容,然后就记述下来。
比如春节之后,周围的亲戚朋友先后生病住院,周末除了带孩子上课之外,大部分时间都要去医院看望病人。再加上我自己前几天也略有小恙,昨天孩子也有点小毛病。
这些事情凑到一起,不由得我会对健康和疾病多一些思考,于是就有感而发,记录一下当时的心情。
人在有压力的时候,思想会有消极颓废的表现,反应到现实,也就提现在语言和文字上面。 写作的意义,就是阅读量和简书钻吗?写在日更第一百天。可是,思考这件事其实跟跑步,跟锻炼身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他都会有一个起点,有一个习惯,还有一个锻炼结果。
简单说,围绕一个问题,我们曾经思考过一次,然后记录下来思考的结果。
下一次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它的起点就会是你记录的这个层次,而不是最初的地方。
围绕这一个问题思考了三次,四次,甚至十次、二十次之后,就会发觉因为起点不断变化,想的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深刻。
最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不是那些仅仅想过一次,并且从来没有记录过的人可比的。
这就是长期、持续、深入的思考模式,这也符合我们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一般规律。
道理大家都懂,大多数人懒得去做,并且觉得这样做没啥意义,甚至偶尔还会没有恶意的嘲讽一下。
可是我们这些喜欢记录和思考的人有自己的认识与原则,我们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思想上要特立独行,生活中可以随大流。
为此,哪怕是我的文字再肤浅一些,我也还是会持续日更下去。
一百天算个啥,两百天怎么啦?我们是要建立长期、深入、持续思考的习惯,思考不停,日更不止。
第一百天的时候,再次重申一下我的想法。
也希望你,如果跟我有着同样的想法的话,咱们一起写下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