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三国演义》描述,关羽在攻打樊城之战中右臂受了箭伤,箭矢有毒,致右臂不能动。后经华佗刮骨疗毒,刮骨过程中华佗刮骨“悉悉有声”,帐篷外都可以听到,血血流满地,而关羽一边吃肉饮酒一边与人下棋还一边与人谈笑风生。术后华佗给关羽敷上药,用线缝住创口。关羽称赞华佗乃神医也,华佗则称赞关羽乃神人也。
但据考证,关羽伤于公元219年的樊城之战,而华佗在公元208年曹操儿子曹冲死之前已被曹操害死,因此,华佗不可能为关羽刮毒疗伤。比《三国演义》靠谱得多的《三国志》则记载,关羽伤了左臂,然后一位不知名的医生给他做了刮骨疗毒的手术。古代用毒箭头这个是比较常见的,但毒箭头的装备数量很少,因为制作麻烦而且使用也麻烦。毒箭头的毒一般是用砒霜、雷公藤汁、动物或人的粪便。为了保证毒效,得专门再携带容器,在用之前临时蘸沾。其实这个毒箭头,蜀国用得比魏国多得多,因为蜀国到处是山,采点植物性毒液难度不大。孔明发明的诸葛连弩,射速快但穿透力弱,往往就用上这个毒药。蜀国尽管是步兵为主,在败退时魏国的骑兵很容易就能赶上,但队伍后尾的连弩阵往往使得魏国的骑兵不敢靠近,只能任其从容而去。司马懿就曾下达过只能尾随不能靠近蜀国撤退部队的命令。
关羽受了这样的箭伤,不可能等哪位神医来。因此,应该是随军医生对他的创口进行处理。但那个时候华佗发明的麻醉药“麻沸散”应该是已经流传开了,关羽的手术应该会用上这个东西。刮掉腐肉也是手术必须的,至于刮到骨头则不太可信,最多偶尔手术刀碰到骨头。如果连神经都烂掉了,岂还能恢复?但一千八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做这样的外科手术是很了不起的。要知道十六、七世纪的欧洲,在火器已经用于实战后,还采用着极不科学的战场创口处理办法。因为那时用的是铅制作的霰弹,战地救护时说是为了消除铅的毒性,用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烧化的蜡甚至烧化的铜水去烫创口的办法来消毒。
太医忽发奇想,如果用我们的伍福产品对于关羽这样的外伤会不会有效?应该如何处理?恐怕去掉腐肉这个环节也是需要有的。然后呢?然后敷上混合粉,给他多吃点助新肉生长的多元肽、铁棍山药粉,再配点锌、镁、维生素A、B、C,双歧因子,说不定疗效还很好很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