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不是一篇合格的影评,但是一个作为“人”最深切的思考。
作为一名三年级的在读女博士,整天埋头于实验与数据,如果不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中国农业大学设立分会场来展出此片,如果不是在书店多次看到《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被放在推荐区,如果不是最近总是被大大小小关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网文刷屏,如果不是我出于好奇买了来读,我可能不会被名为《嘉年华》、题材为“少女性侵案”的这部影片吸引。因为我也会说出,影片中女主说的那句话:“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因为,我不想深入思考什么人性啊,什么社会啊,什么现实啊,生活已经如此难过了,我为什么还要让自己陷入深沉。显然,我已经陷入了。
在阅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时,心很痛,却说不出口,总觉得在长久的保守与伦理的社会制度下,让受害者不敢表达,害怕别人的眼光,甚至以为自己是“脏”的。在看到《嘉年华》入围了第54届金马奖,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三项提名后,我知道,这类作品得到了关注,并且将持续受关注,它就有可能引起更多人的思考,有可能改变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更有可能改变这个我们热爱的国家。
我不想大谈特谈“社会是怎么了?”放眼世界各国的发展史,无论是环境科学(因为我是搞自然植物研究的)还是人文科学,都是包含血泪、负重前行的。社会,她一定会慢慢进步,文明起来的。我想谈的,是作为组成社会的一名“小我”,我们该如何学习成长?
最重要的,家庭教育。以下将涉及剧透。
片中两名受害小女生的父母,在面对女儿受到侵害时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这也许源于他们各自的受教育背景及社会位置的不同。小文的父母离异,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大众;新新的父母受过高等教育,是机关单位的公职人员。在面对刘会长(罪犯)的威逼利诱下,新新爸爸选择接受补偿(一部肾6手机及后续孩子的学费)并掩盖事实,而小文爸爸却在努力抗争。甚至连我自己有时都觉得,人不能太冷静,而是需要一些血性与冲动,因为人总是在冷静思考、权衡利弊后选择向权威低头、向现实妥协,而没有了底线。底线是什么,底线就是“犯了错,就要受到惩罚!”,底线就原则,“1就是1,2就是2,模棱两可最可怕!”一直抗争,即使一无所有。好在,新新是一个天真无害、所有对世界的认识全靠妈妈构建的孩子,很难想象,拥有一定认知的小文在看到自己父母也像新新父母那样对待自己被侵犯的事实时,她对世界的认识会成为什么样子?她今后的人生会怎样?像小思琪(《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女主)那样?我不敢想。
这一切都直指一个问题,我们该做怎样的父母,给孩子怎样的生活?影片中小文妈妈的暴走(扔小文的衣服,剪小文的头发)其实也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发泄吧。遇到了个“窝囊废”老公,离异,整天跳舞不着家,自己的女儿一夜没回家都不知道,我想,连她自己都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孩子,从来都是父母关系不和谐的牺牲品,如果处理不好亲密关系,孩子都是最大的受害者。所以,强烈建议所有夫妻多去学学如何处理亲密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了解问题的所在与解决病症的关键,不要危及孩子。好在,小文爸爸是个较正直的表现。可是,另一方面,新新难道就不是父母思想的牺牲者吗?一个孩子,像一张白纸一样来到这个世界,她有自己发现世界的眼睛和认识世界的头脑,你却没给她自由,甚至填补很多你自认为合理的、正确的认知,替她做决定,难道你能保证你的决定能让她后世无忧吗?世事无常,我想,我们更应该教给孩子以思考与自由,引导她,选择她自己的选择,做她自己喜欢的事,成为她自己喜欢的自己。这样,她就会更坚定自己,坚定是非对错,不害怕旁人的言语。
结尾了,谢谢《嘉年华》让我思考了这么多,也希望它能带给你思考。希望所有父母都去学习营造好的亲密关系与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也希望,教育能够尽可能的净化这个社会,大家都越来越好,毕竟被报道的都是坏事和小数,我只是愿意相信,大多数都还是好的的。再次建议大家去看看,你会有所收获的。
网友评论